•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我的扶貧故事

    來源:市交通管理中心 作者:曾繼安 編輯:肖焙麗 2019-12-20 09:09:41

      洪江市新聞網訊(通訊員 曾繼安)我叫曾繼安,是洪江市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派駐扶車村的駐村幫扶第一書記。扶車村原名古溪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省級貧困村),全村有農戶278戶,840人,黨員29名,村兩委干部4人,全村有貧困戶66戶208人。該村集體經濟薄弱,每年村集體經濟不足2萬元(包括生態公益林)。

      當初組織安排我駐村扶貧時,我懷著一顆“去就、去吧”的心里來到農村。誰知農村工作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住宿和生活條件與城關是相差很大,夏天蚊蟲叮咬、烈日炎炎,冬天冰天雪地、寒氣逼人,村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根深蒂固。工作紀律又嚴明,每月要求駐村工作22天、住夜15晚的工作,必須不打折扣的落實到位。每周除了堅持“五天四夜”以外,有時候還要“白加黑、五加二”的模式開展工作,曾經我內心動搖過,問自己到底該不該繼續扶貧工作?沉思過后,想到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是一名國家干部,于是又沉下心來、俯下身去,與群眾同呼吸,與村兩委團結合作,共創扶貧工作新局面。

      精準扶貧一路走來,清晰還記得2017年2月28日因線路老化引起火災,李朝巖家一棟木房約120㎡全部被燒,得知此事的我立刻跟上級進行匯報。后來在市公安局交通管理中心、安江鎮人民政府的幫助下,李朝巖作為受災戶完成了危房改造并市扶貧辦和市建設局的驗收。

      有天夜里我到村里緊急辦事,發現村內道路沒有路燈,有些路段臨崖沒有護欄,夜間出行十分危險。我心想,村民久居在這里,沒有路燈極其不便,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如何讓村民有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呢?心里裝著這個事,讓我一晚上轉輾反側,第二天一早我便將此事上報,經過多方奔走和協調后,村里的鄉村小道裝上了太陽能路燈、臨水臨崖路段裝上了防護欄。

      古人說:事非經過不知難。駐村工作幾年來,與村兩委相處磨合之后是那樣的融洽和諧,如同兄弟姐妹,在生活上村兩委關懷備至,使我們享受了像家庭般的溫暖。工作上,我們積極配合村兩委,從而形成了一支團結的、有戰斗力的扶貧團隊, 在大家的努力下,扶車村取得以下成果:一是村集體經濟。2015年村集體投資13萬余元,建柚子場一個(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于2017年完成,該項目正式投產后村集體可增收3-8萬元,2017年投資60萬元在安工金穗新城購門面一個(37㎡);二是農電網改造。原古溪用電一直是黃獅洞電站供給,線路嚴重老化,便嚴器容量太小,村民生活用電嚴重不足,而且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前后發生電力事故,造成3人死亡,經多屆村干部努力向上級申請,古溪農電網改造于2015年開工,2016年5月底完成農電網改造,村民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了明顯的改觀;三是新農村建設。2016年在市建設局的幫助對下古溪村41棟房屋進行了風貌改造,下古溪水庫二壩修建欄桿,使下古溪的面貌煥然一新,9月份全村安裝太陽能路燈40盞完工;四是道路建設。2016年在市扶貧辦的幫助下,下古溪村組700米道路硬完工,栗山坡至下古溪的1.2公里毛坯公路建設開工,于2017年實施硬化,使古溪的交通得到了較大的改觀;五是新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扶車村新綜合服務平臺于2017年10月開工建設(2080㎡,五層),2018年5月完工,6月2日搬入新村部辦工。

      回顧在扶車村駐村工作的日子,實踐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搞好調查研究,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是打開駐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級班子及自身建設,是完成駐村工作任務的重要保證,雖然取得點滴成績,但是離領導的期望、群眾的滿意還有一定距離,存在學習不夠刻苦、對駐村工作理解不夠深刻,工作方法不夠靈活多樣等問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加強工作作風,進一步深入到群眾當中,從廣大村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急群眾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為建設和諧、進步、發展的扶車村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來源:市交通管理中心

    作者:曾繼安

    編輯:肖焙麗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