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遠洋)走進岔頭鄉巖里村山界坳,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板子,曬曬太陽就能掙錢,我們也跟著享了福,我準備用這次光伏扶貧的500多元分紅收益給家里置辦一些過冬用品。”近日,聊起太陽能光伏板,岔頭鄉村民向其蘭喜笑顏開。
岔頭鄉地處我市東北部、沅水河畔,轄區內自然資源豐富、地形地貌復雜,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成為鄉黨委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2017年,我市引入光伏扶貧項目,該鄉黨委聞訊而動,發動各村黨支部在全鄉范圍內考察調研、征求意見,最終發現巖里村山界坳上土地平整、光照充足,適合發展光伏項目。通過與相關部門協調,一塊塊光伏板運到山界坳,配套電力線路和變壓器架了起來,光伏扶貧電站順利并網發電。
光伏電站發了電、賺了錢,暖了心,但如何以“供血”推動“造血”,讓百姓斷了貧困的根子,成為該鄉黨委面臨的又一難題。依據上級要求,結合該鄉實際,鄉黨委最終確定除必要成本外,光伏扶貧電站收入均歸屬村集體經濟收入,其分配使用遵循公益崗位扶貧、小型公益事業扶貧、獎勵補助扶貧等原則,并按照3:5:2的比例分配使用。目前,該鄉共設立公益性扶貧崗位6個、完成小型公益事業扶貧項目18余項、獎勵補助扶貧惠及60人次。
截至今年12月,岔頭鄉共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座、容量360萬千瓦,惠及6個貧困村2322戶村民,為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不低于4萬元的光伏發電收益,為貧困村民持續增收提供了保障。
近年來,岔頭鄉始終堅持“黨建+”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思想、凝聚共識、促進發展、形成合力的作用,將黨建同脫貧攻堅、集體經濟等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真正做到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雙聯系、雙融合、雙推進。
來源:岔頭鄉人民政府
作者:楊遠洋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