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新聞網訊(通訊員 向和平)近日,筆者走進灣溪鄉古峰山村的和豐扶貧車間一線,只見廠房內生產設備飛速運轉,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機器,將整張原材料錫紙切割打包好。切割后的 “半成品”會進行二次分配發送到“二線”工人們手中,最后通過深加工和成品回收,出來的產品經固定銷售渠道發往浙江終端市場。
扶貧車間生產忙碌
這座投資近200萬占地3畝的扶貧車間,能容納一線生產員工20多名,帶動5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幫助200多人實現家門口上班。該扶貧車間的建成不僅發揮了促脫貧、穩增收、聚人心的效果,還能讓年輕人留下來支持家鄉的建設發展,讓婦女老人收獲勞動中的快樂自信,讓留守兒童得到家人的感情陪伴,讓農村閑置勞動力擁有良好的就業平臺,使農村真正實現自我造血的能力。
該扶貧車間建成于2019年,負責人楊德成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為推動經濟發展,該鄉黨委政府積極拓寬渠道招商引資,吸引人才返鄉支援家鄉建設,他們或是帶來資金,或是帶來技術,或是帶來智慧,楊德成便是其中的一位。在開設扶貧車間前,楊德成一直在浙江蕭山區所前鎮的一家私有企業上班,由于工作踏實腦子靈活,很快便成為企業的骨干力量,年收入超過二十萬。談起回鄉之路,楊德成飽含鄉土之情:“當時考慮父母年邁,需要人照顧,而且每次回家,看到很多閑置勞動力,心里挺著急,想回來為家鄉的發展盡一份力。”為解決全鄉850多戶貧困戶就業問題,當地政府因地制宜把企業開到了貧困戶家門口,通過采取“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的模式,讓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楊德成的和豐加工坊扶貧車間應運而生。
扶貧車間分工明確
為開拓市場增加產量銷量,楊德成想了不少辦法,他總結出一套“三勤”工作法:手勤、腿勤、口勤。錫紙加工是個細活,產品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客戶穩定和價格銷路。扶貧車間與工廠生產不同,工廠有專門的質檢員把關,扶貧車間的“二線”工人大多是婦女老人,為把好品控關,楊德成扮演了 “講解員”“快遞員”“質檢員”等多個角色,日常培訓,走村入戶、現場教學、收貨送貨成為家常便飯。細致周到的“服務”為扶貧車間贏得了好口碑,如今車間不僅吸納了該鄉8個貧困村50多名貧困勞動力就業,還吸引了包括來自周邊雪峰鎮、群峰鄉、中方縣、溆浦縣等多個區域10多位勞動力前來就業。
錫紙切割包裝
王啟敏是蒿菜坪村黃泥沖組村民,全家6口人,2個小孩在讀書,現在她和丈夫向勤一起在扶貧車間工作。能在家門口上班,王啟敏充滿了感激之情:“家里上有老下有下,想外出打工卻脫不開身,在扶貧車間工作,兩人一年的收入算下來有7萬多元,還能照顧家里,真的挺好!”扶貧車間采用按件計酬的工資發放模式,交貨付款,工人在農忙時既能照顧農事,空閑時又能保證收入來源,很好地提高了工作積極性。據了解,該扶貧車間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能有3000多元,生產“二線”工人平均算下來每個的月收入也有好幾百元。
“二線”工人在家作業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扶貧車間的安全生產面臨巨大挑戰。為打好“雙戰”,當地黨委政府周密部署、統一安排,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通過制定“一企一策”積極為企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一系列有力舉措,及時幫助了扶貧車間復工復產。
截至3月18日,該車間已連續接到來自浙江、貴州等地的多張訂單。負責人楊德成說:“現在我們要加快生產,把之前落下的‘功課’補回來,增加產銷量就能增加工人收入,就能發揮扶貧車間的大作用。”
來源:灣溪鄉人民政府
作者:向和平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