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新聞網訊(通訊員 黃 俊)“正宗土雞蛋,營養價值高,需要的與我聯系”。楊勝的微信群滴滴的叫著。楊勝是市紀委監委駐茅渡鄉關沖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通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為貧困戶售賣農產品是他日常工作之一。
扶貧工作是良心活
“扶貧工作是良心活,等不得也靠不得,更馬虎不得。”這是楊勝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茅渡鄉關沖村距市治66公里,集體經濟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力人口不足,脫貧任務十分艱巨。2018年,楊勝到關沖村擔任駐村扶貧第一書記后,就將全部心思都傾注到了貧困群眾身上。由于交通不便,村里的農副產品大多只能村內流通,銷不出去無法給貧困群眾變現增收,他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為解決村民農副產品銷售問題,他想起了通過自己微信朋友圈為群眾銷售農副產品法子。
“多虧了楊書記幫我把牛肉都賣了,要不自己吃不了都得浪費。”貧困戶楊錫偉去年將自家飼養的牛殺了準備賣錢,但沒想到的是牛屠宰后牛肉卻滯銷了,正是楊勝通過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幫他將牛肉的都銷售了出去。
通過幾次成功的銷售,嘗到甜頭的老百姓家里只要有雞蛋、雞鴨等農副產品都開始通過楊勝的微信圈進行售賣。
“多虧了楊書記,他這里價格不僅賣得高,還幫我們送貨。”群眾袁祝蘭開心的說到。
用汗水溫暖心田
楊勝常說:“我沒有驚天動地才干,只能為群眾做點簡單的事。”為了更加精準的開展幫扶工作,他把貧困戶當親人,深入到田間地頭以及貧困群眾家中噓寒問暖,閑暇之時與他們嘮嘮家常,說說生活的瑣事。經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他記不清多少次冒著高溫、暴雨、嚴寒,行走于貧困戶之間,記不清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村里的每一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住址所在、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聯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鄉村干部都熟悉。
2019年,村里準備修建關沖組石家灣機耕道,部分群眾由于對占地補償不滿意,抵制項目建設。楊勝帶著村干部一戶戶的做工作,經常深夜在還在群眾家里做思想工作。一次從群眾家回家,突然下起的暴雨把他淋成了落湯雞,回去后就發高燒,吊了一個星期的水。但通過他耐心細致的工作,關沖組石家灣機耕道最終順利建成。機耕道建成后,為村里的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便利,使原來村里300余畝荒田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利用,4個組200余戶村民受益。
原來關沖村群眾大多不敢發展養殖業,主要怕銷售遇到問題。楊勝為了提振群眾的積極性,帶領部分村兩委干部、貧困群眾考察學習天鵝養殖產業,聯系企業免費為貧困群眾發放天鵝苗,出欄后又由企業保底收購,消除群眾顧慮。正是他手把手幫助群眾解難題,面對面為群眾辦實事,廣大群眾看都在眼里、記在心上,通過這樣一件件的“小事”,讓他扎進了關沖村群眾的心里。
最愧對自己家人
他已經在村里連續工作了兩個月,真心付出贏得了群眾的掌聲卻虧欠了家人。
“爸爸,今天能回家嗎?”這是楊勝的女兒最近經常問他的問題,學校開學了,楊勝女兒希望爸爸能輔導學習。每當聽見電話那頭類似的話語,楊勝的心里總是酸酸的。
“對不起,你在家要好好照顧爸媽和孩子。” 家里家外全靠妻子一個人,每天結束工作后,楊勝都會和妻子聊上一會視頻。翻看著女兒發來的錄像,他心里也清楚再不陪陪孩子就長大了。對于妻子和女兒他內心感到深深的愧疚,但為了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信任,他只能把女兒放在手機里,把群眾放在心尖上。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只有努力地把疫情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把疫情造成的損失補回來,才能不愧對黨的信任和全村群眾的期望。”楊勝激情滿懷地說到。
來源:市紀委監委
作者:黃 俊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