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春芳)2017年6月,我作為扶貧工作隊員受組織委派加入深渡鄉上坪村的扶貧戰隊。臨行前,父親又再一次說起了當年的故事。
早年父親深渡龍船塘鄉工作,還沒有公路,進出全靠兩只腳,有一天從黔城鎮步行到深渡鄉時,因為沒吃早餐低血糖發作暈倒在路邊,是當地的村民把他喚醒,給他喂水,還盛來了滿滿一碗飯。在那片貧瘠的土地,那個吃不飽的饑慌年代,這救命的“一飯之恩”讓父親銘記在心。每當說起這件事,父親都眼含熱淚,有次還因為情緒激動進了醫院。“去吧,春芳!少數民族貧困,可他們勤勞,最講感情,你向組織申請去深渡苗族鄉扶貧,要多為村民辦實事,帶動他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幾十年過去了,我沒完成的事情你可以,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戰,是我的夢,也是我對你囑托”。
或許因為父親的影響,我對這片土地也滿懷深情。坊間有云:一入扶貧深似海。駐村扶貧,工作、吃住全在村里。基層條件的簡陋和工作的艱辛,很多男同志都不太習慣,但我卻樂在其中。
2017年6月,我受洪江市殘聯委派,積極響應黨組織安排,投身到扶貧第一線,來到深渡苗族鄉上坪村。2018年1月我擔任深渡鄉上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后,更是以村為家,以鞏固脫貧成效、鄉村振興和群眾脫貧致富為己任,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領村支兩委,倡導以糧食種植為本,楠竹低改、養牛、養殖灰天鵝為龍頭,帶動本地土雞、家畜等傳統養殖產業發展,在村容村貌、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環境保護、脫貧鞏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其本人也經層層推選,獲評懷化市“2019年最美扶貧人物”。
深入調研,確立脫貧致富思路
上坪村地處偏遠山區,山高路遠,貧困發生率較高。全村總面積7500畝,其中楠竹面積達5400畝,耕地面積1256畝,旱地560畝,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山區。全村下轄1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49戶,人口1075人,2014年該村被列為湖南省二類扶貧村,2016年脫貧出列。截止目前,全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118人,116人成功實現脫貧,僅1戶2人因重度殘疾的特困家庭尚未脫貧,已納入政府低保兜底。
我駐村后,深入走訪調查,根據村里實際情況,狠抓基層黨建,緊密團結全村45名黨員和村支兩委班子成員,積極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在洪江市委市政府、洪江市殘聯的支持下,確立了以糧食種植為本,以楠竹低改、養牛、養殖灰天鵝、雪峰烏骨雞為發展龍頭,帶動本地土雞、家畜等傳統養殖產業發展的脫貧致富思路。
傾力幫扶,扎實為村民辦實事
下村扶貧之前,我是單位的業務骨干,2019年初,考慮到全盤工作的統籌,單位決定將她撤回。聽到這個消息,深渡鄉上坪村的村民們不樂意了,鄒樹松跟另外幾個貧困戶先后找到村里、鄉里和殘聯的領導請愿,說:“張書記人太好了,和我們的親人一樣,不能讓張書記回去啊!”殘聯領導沒有想村民會強烈挽留,最后征求了我的意見,繼續駐村扶貧。舍不下的不僅是村民,還有我自己,我把自己當成了深渡鄉上坪村的一分子。
走訪的時候,我遇見了76歲的楊淑貞,7年前癱瘓在床留下嚴重肢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出于職業的習慣,我問她辦了殘疾證嗎,“想辦啊,聽說辦了可以享受國家的政策補貼,就不知道哪里能辦,而且我也不能走。”老人家無奈的回答。張春芳仔細的在工作日志上記錄著楊淑貞的情況,一摸底,發現村里有殘疾或長期患病者20人。于是,我主動向殘聯領導匯報簡化殘疾證辦證程序,在安江人民醫院評殘醫生支持與幫助下,集中進行殘疾鑒定,主動上門幫助深渡苗族鄉30余名殘疾人申辦了殘疾證。
如何挖掘掛鉤單位殘聯優勢資源,切實解決貧困殘疾人家庭生產生活困難,實現增產增收,成了駐村工作隊脫貧攻堅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為了讓掛鉤幫扶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向匯報駐村幫扶的工作方式,積極到殘聯各股室逐一匯報征求意見,看看每個部門有什么可以挖掘的項目資源、有什么可以傾斜的政策措施。經過多次的研究,在單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和殘聯工作人員簡化工作程序,圍繞殘疾人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簡化工作程序,定期與不定期走村入戶走訪群眾,及時幫助村里殘疾人進行鑒定、申請和辦證,幫助貧困殘疾人家庭修整房屋、發放生活輔助器具、重病救治,還為特困群眾給予生活兜底保障,充分發揮了殘聯系統的工作優勢。
拓展空間,搭建網絡信息平臺
我積極拓展空間,搭建網絡信息平臺,促進農產品銷售。“想要脫貧致富,光靠政府可不行,貧困戶只有勤懇勞作,掌握了脫貧‘技術’,苦干加巧干才能真正脫貧。”這也是我經常掛在嘴里的一句話。上坪村有著獨特的環境優勢,在殘聯領導的堅定支持下,我一方面與洪江市市畜牧局、農業局、扶貧辦聯系,免費從天鵝村一一洪江市茅渡鄉運來天鵝苗發放給村里貧困戶飼養,并為群眾提供養殖技術培訓。另一方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把銷售村里農產品作為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為此專門建立了電子商務平臺,探索出“小產業”+電商平臺模式+天鵝公司回收的銷售模式,號召全體幫扶責任人為農產品“代言”,實行“一對一”結對幫扶,在充分掌握農產品的生產和品質后,利用各自的人脈,通過“線上線下”全力推銷,有效地打通了農產品銷售的“神經末梢"。據統計,三年來,在我的帶領下,上坪村貧困戶僅銷售土雞土鴨、灰天鵝等農產品一項,年戶均增收4000多元,成功通過發展壯大天鵝特種養殖等產業激勵并帶動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優化“產業造血”功能,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
農產品賣的出,貧困戶才有收入
深渡苗族自治鄉少數民族人口居多,地處偏僻,除了漫山遍野的竹子,也沒有什么特產,所以村里的年輕人基本常年外出務工,今年64歲的鄒樹松前些年也在外面打過工,存了些錢預備著給兒子娶媳婦。哪知天不遂人愿,2016年底的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他的人生跌入谷底,不僅花光了家里的10多萬積蓄,還落下了三級肢體殘疾,從那以后只能依靠雙拐移步。屋漏偏逢連夜雨,2017年上半年,老伴在自家堂屋摔傷,醫院報銷后,自己還支付了1萬余元,讓這個本來就急轉直下的家庭一貧如洗,兒子也只能回家照料,斷了經濟來源,只能靠低保生活,納入建檔立卡精準扶貧。
鄒樹松的情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兩位老人都都行動不便,兒子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也不能出遠門做什么。思來想去,我忽然想到了灰天鵝,周期短,見效快,經濟效益高于普通雞、鴨,關鍵是不需要什么勞動力。2017年底,我上門做鄒樹松的思想工作,并聯系洪江市遠望天鵝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免費為其提供了40羽灰天鵝種苗試養。為了攻克技術難關,還特意邀請了天鵝合作社的專家過來逐戶手把手的教,答疑解惑。
5個月后,灰天鵝可以出欄了,每只體重約10斤左右,銷路在哪里?農民的種養殖產品,只有被市場接納成為商品,才能真正成為脫貧的門路。為了幫助村里像鄒樹松這樣的天鵝養殖戶解決銷售難題,我找到了曾經在上坪村駐村過了懷化市武警支隊,部隊的同志幫著我一同解決灰天鵝銷售難得問題,一邊動員單位里的同事在朋友圈發布信息,一邊跑黔城、懷化聯系開農家樂的同學、老板,在她的努力下,村里第一批的灰天鵝銷售一空,而且建立了長期的供銷關系。技術靠譜了,銷路打開了,看著實實在在能掙錢,鄒樹松心里樂開了花。2018年分批養殖了灰天鵝90只,2019年又爭取到產業扶貧灰天鵝養殖免費天鵝苗160只,年純收益14500元。
我一邊打著父親的視頻電話,一邊喊“鄒師傅,把賣天鵝的錢給你送來了,這次又有8000多。”“你看數數,對不?”“對的對的,肯定對的!上次你都還給多了幾十塊錢。新冠疫情下,我們的天鵝還能賣得這么好的價錢,讓我們沒有受到疫情的銷售難的影響,真的是幫了我們的大忙啦”鄒樹松一邊招呼老伴進屋搬凳子出來給我坐,一邊喜滋滋的數著手里的紅版子,初春的陽光暖暖的灑在身上,高興的勁兒從他滿臉滄桑的褶子里溢了出來,鄒樹松沒有想到在遭遇了命運接二連三的重創后,自己還能重燃生活的希望。
搞好產業扶貧,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一直是我的一個心結。尤其是在疫情下,,拓寬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產品賣的出,貧困戶有收入,實現產銷對接,一直是市殘聯實現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產業扶貧的突破口。
每次給他們送去銷售款,我都會拍個視頻發給年邁體弱多病的老父親看,他總是勉勵我要實現產銷對接,多渠道拓寬貧困戶農產品銷售渠道,要讓貧困群眾的農產品賣的出,貧困戶要有收入,一定要實現產銷對接。
有人問我:“村里條件那么差,有什么好的,讓你連城都不回了!”我總是笑答:“我覺得很好啊!”
在村里的日子過得格外充實,幫助村民群眾四處聯系銷售農產品,成了我的一種習慣,每每人家跟我叨著灰天鵝養殖、銷售,我總能夸夸其談大半天,每天清晨幾乎都是被來辦事的村民叫醒,每天去走訪幾戶人家,與村民們聊聊家里長短,了解大家的需求,解決實際問題,完善扶貧資料,與村干部討論鄉村振興,發展思路.......工作井然有序。閑暇之余,我還在村部邊上辟了一塊菜地,一年四季蔬菜瓜果不斷,過起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傍晚時分,組織附近田垅歸來的娘女們在村部跳起了廣場舞,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在扶貧之路上,我謹記父親的囑托,初心不變。
來源:市殘聯
作者:張春芳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