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易延發:情系移民的“貼心人”

    編輯:肖焙麗 2011-05-20 16:45:00

     在托口水電站移民工地上,經常看到一位個子墩實、肌膚黝黑、頭發微禿的移民干部,他就是市水庫移民管理局原副局長、托口電站協調指揮部副指揮長易延發同志。1998年5月調入移民局工作以來,作為一名基層移民工作者,他13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1999年、2000年、2001年連續3年被評為洪江市優秀公務員,3次受到洪江市人民政府嘉獎;2001年被評為全省移民工作先進個人,受到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嘉獎;2002年懷化市人民政府記二等功一次……這一系列榮譽的獲得,是他堅持“情為移民系,利為移民謀,權為移民用”的為民情懷和奉獻精神的結果,也正因為這樣,他被廣大移民群眾親切地稱為“貼心人”。

    情為“移民”系,敬業奉獻盡職守,腳踏實地干民事

     托口電站自2003年夏天開展實物量調查以來,易延發就一直兢兢業業撲在托口電站移民工作上。托口電站庫區全部為山地丘陵地貌,山高路陡,草深林密,而要想全面了解庫區情況,調查登記涉淹實物量,切實做好移民生產生活安置規劃并逐項得以實施都是非常艱巨的工作,在野外勘測饑一餐飽一餐也是常有的,但無論有多大困難,易延發從來沒有退卻過,而是暗下決心,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第一手資料準備齊全。他為了搶時間、趕進度,不論嚴寒酷暑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由于每天早出晚歸,愛人說他“把家當旅店,神龍見首不見尾”,孩子叫他“夜貓子”,繁重的工作使他幾次累倒在工作現場。2005年7月在托口水電站庫區托口鎮三里村做移民安置規劃工作時,易延發患上了重感冒,整天頭暈目眩,連走路、講話都十分吃力,但為趕工作進度,他只在早晚去醫院打上一針,簡單的服些感冒藥后,仍然咬著牙,拄著拐棍,堅持走村串戶、翻山越嶺,直到三里村安置規劃工作完成,才在同事們的極力要求下,拖著40度高燒的身體住進了醫院。

    利為“移民”謀,設身處地排民憂,真心實意解民難

     排憂解難的前提是了解移民們的“憂難”。有著多年移民工作經驗的易延發發現,移民們移居主要有三難:從大局著想方面認識上有困難、搬家遷戶生活上有困難和選擇新居故地難離觀念轉變有困難。為更好的做好移民工作,易延發在工作中總結出三點做法:一是樸實誠懇的引導。如2002年4月的一天,易延發到洪江電站庫區黔城鎮小江村做移民的思想工作時,還沒進村,在村口就被幾個村民堵住了,百姓紛紛抱怨,傾訴困難。面對這些一時難以做通思想工作的群眾,易延發沒有高談闊論,而是心平氣和地向他們做最基本的宣傳工作。從全市發展大局到電站建設形勢,從搬遷補償政策到征地面積測量,從搬遷安置到個人實際情況,易延發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并想盡辦法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做通了移民思想工作,掃除了移民工作中的障礙,后來這些人都順利搬遷了,現在移民生活還因“搬”而紅火起來。二是設身處地的思考。移民群眾搬遷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夠像在原來居住地一樣安居樂業。托口庫區淹沒地主要是托口盆地,現有生產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洪江市委市政府最初設想搬遷一部分移民到龍船塘等五個土地較多的鄉去,但易延發等人到接收地查看后,發現雖然土地較多,但環境遠不如托口,設身處地思考,怎能把他們搬到這樣的山區來呢?于是,易延發與指揮部的同志反復向設計院爭取,請專家到現場考察,贏得了專家的認同,最終確定了補償實物就地后靠的安置辦法,并得到了省政府的批準和國家水規總院的認可,于2007年4月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核準。三是腳踏實地的工作。為了做好移民工作,讓移民群眾滿意,易延發從事移民工作以來,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移民工作上。他逐村逐組宣傳政策不下百次,單獨找移民做思想工作不計其數,幫助移民選宅基地不下百次,特別是實物量的核查工作,他更是細心周到,盡量做到不漏掉一個細小的地方,不讓移民群眾蒙受一點損失。2004年托口庫區實物量調查后,庫區630人沒有被設計院認可,三里等村有12棟房屋遺漏。他通過對房屋進行丈量,對人口情況摸底調查,了解了真實情況,整理了詳細資料,反映到設計院,全部得到了認可,可增加補償資金2300萬元。在托口電站進場公路和壩區移民拆遷工作中,拆遷前易延發都要進行一次復查,凡發現有漏缺的地方,都如實反映給業主,爭取了增補資金20余萬元,經他統計的實物量沒有因此而出現一個人上訪。

    權為“移民”用,一身正氣樹廉潔,兩袖清風慰民心

     “一身正氣樹廉潔,兩袖清風慰民心”,這是易延發的座右銘,也是他多年來行為準則的真實寫照。一次,在洪江電站水庫黔城防護堤拆遷工作中,易延發一位同學的父親特意提了兩瓶“五糧液”和兩條“芙蓉王”香煙找到他,說是想請他在搬遷時給予關照。易延發對這位老人說:“如果您老把我當成是你兒子的好朋友,就請您把禮品拿回去。至于關照一事,在國家政策法規允許范圍內我會盡量幫忙,如果是要我違背原則和政策給您關照,我實在無能為力。”老人見他如此,只好帶著禮品悻悻地走了。2004年在托口集鎮實物量調查時,一位親戚興沖沖地跑到易延發家里,叫他多丈量一點房屋面積,易延發嚴詞拒絕了,這位親戚見他如此不近人情,就對他家人說易延發忘恩負義,六親不認。但在對待來反映情況的移民群眾時,他卻滿腔熱情,總是在堅持原則和政策的前提下,讓移民群眾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每當有人反映移民房屋補償面積低于實際淹沒面積時,他總是耐心地前去復查、測量、整理材料上報,盡量為移民爭取補償資金。洪江市巖垅鄉星火村遠離移民局機關20多里的一戶張姓人家反映,說對他的房屋測量有誤差,易延發抽出時間到他家重新測量,結果測得實際面積確實超過了原來測量面積,易延發不僅向他道了歉,而且幫他把真實面積如實上報了上級部門,使其得到了應有的補償。幾年來,他本著幫移民群眾干實事,維護國家利益的原則,沖破工作中的人情關,既不畏邪惡,也不循私情,始終公平公正地處理好每一件事。人民群眾從他身上看到了新時期移民干部的新形象,都親切地稱他是移民戶的貼心人。

    編輯:肖焙麗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