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標題:讀陳錫山《書法藝術的心靈與感悟》有感
拜讀了陳錫山先生的《書法藝術的心靈與感悟》一書,我為這輩子沒有錯過良機深感慶幸,又為相見恨晚后悔不迭。陳錫山大師對書法的孜孜以求令我仰慕至極,也讓我羞愧不已,不知多少次以忙為借口疏于練筆,以致止步不前。他對書法的領悟與人生的參透更是讓今人難以望其項背,給我影響至深。
讀罷陳錫山此書,才知研習書法成在持之以恒。大師書作通四體、精八法,兼容大王與于右任,行筆之間揮灑自如,率意靈動,法度謹嚴,風神自出。其楷書積健為雄,山穩凝重,行書飄逸灑脫,游曳流暢,草書汪洋恣肆,天馬行空,篆書珠圓玉潤,高古含蓄。書界名家大師無不給予了高度評價:筆力遒勁豪放,落墨淋漓酣暢,氣勢恢宏凝重,藝韻飄逸灑脫。其作品飲譽中外,驚羨世人眼球。然而“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陳錫山一生鐘愛書法,自幼刻志于翰墨,五十幾載未嘗輟業,把書法當成事業追求。他將世人游戲人生的閑暇時間,大塊的如假日,小塊的如子夜,都奉獻給了書法,為伊消得人憔悴,甚至累倒臥病,飽嘗了酸甜苦辣,咸淡辛澀,既經歷了學書中屢欲折筆砸硯的創作低谷,也品嘗了求索中幾度欣喜若狂的收獲喜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他經過了酷寒的歷練煎熬,才迎來了醉人的傲雪梅香。想到自己多時心為浮躁所累,投筆已久,留下太多遺憾與悵恨,羞愧難當,懊悔不已。陳錫山大師對書法的執著深深震撼著我。
走進陳錫山書法,才曉成就書法重在博采眾長。陳之書法能取得如此成就,與其研讀秦、漢、魏、晉、唐、宋等歷代書法碑帖,取法歐、柳、顏、趙等各大書法家,精通楷、行、草、篆各種書體密不可分。唐法的理趣,二王的瀟灑,魏碑的雄壯,漢隸的深厚,秦篆的典雅,金文的古樸,甲骨的純銳峻利,都深深觸動過他的審美理念和意緒。他習隸書得其古樸,習魏碑得其冷峻,習顏柳得其雄強,習行草得其蒼勁,雜糅百家,兼收并蓄,博采眾長,終得博觀約取,厚積薄發。而今我輩,不能沉潛于心,止于皮毛,不求甚解,怎能得其精髓與奧妙?陳錫山大師的師法古人,博采廣收實在值得我輩借鑒。
賞析陳錫山作品,才懂弘揚書法貴在風格獨特。陳先生書法之所以能傲視群雄,脫穎而出,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師法古人,卻不泥古,自出一體,風格獨特。他的書法,雄渾而又曠達,飄逸而又清奇,含剛健于婀娜,富清麗于蒼渾。筆筆有古人,又筆筆無古人,達到了蜜中無花的境界。真草隸篆皆能,尤善行草,熔鑄碑帖,含寵篆隸。方圓深化,肅穆深沉,氣勢磅礴,筆陳渾融,有著強烈的時代精神。且不同文字,不同心境,表現出不同風韻,激越時,奇崛激蕩,一瀉千里;恬淡時,清風朗月,神靜意遠。動勢,含靜穆之氣;靜態,寓內斂之力。他的書法既有深厚的傳統功底,又有鮮明的個性,不拘泥于古人,不任筆為體。他反對聚墨成形的膚淺,更厭惡討好世俗的筆風。不隨流輩恥媚俗,一筆一劃掃凡胎!他的藝術已人格化,人格亦藝術化,藝術之光照進了他的心靈。觀當下書壇,不是視經典如命,亦步亦趨,就是在經典里扎根不深,而又急于創新,更有甚者,以求功名,熱衷炒作。比之陳錫山方家,實在是少了法乳經典,勤研精練。
珍惜春天,就會有播種;珍惜夏天,就會有生長;珍惜秋天,就會有收獲;珍惜冬天,就會有蓄勢。珍惜事業,就會有生命的輝煌。陳錫山大師的書法成就,源于他對書法的熱愛與執著,他生命的厚重,來自對藝術的投入與付出。
不和時人爭高下,可與古人攀高低。不由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只在用心與否。陳錫山大師的雄心壯志、勤奮進取時時鞭策著我。我想掩卷之日,當是我奮起之時。
這是所讀第一部書法理論給我的全部,定當珍惜,永世難忘。
來源:洪江市第六中學
作者:覃秀珍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