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網(中篇小說連載3)

    作者:谷雨坡 編輯:肖焙麗 2016-01-19 09:58:20

    第三章

      “書生,易宏,拜年拜年。看樣子今年你們村里的年是過得好熱鬧,年都到你們這里了。大家新年好啊,我和賀生今天特意給大家來拜年,大家新年發財,發大財!”

      “怎么當得你們領導來給我們拜年啊,當不得,我們應該先去給你們拜年,搞顛倒了。領導來了,我屋里都是篷蓽生輝,紫霞飄來啊,領導新年好!新年好!快上沿盆火里來坐。”

      易書生忙不迭地招呼李書記和賀鄉長上沿盆火里坐,肖梅則忙著往擺在桌子上的盤子添瓜子,花生和糖果,又重新從家里那口祖傳下來的老酸壇子里,掏出一大碗酸姜和酸蘿卜,切好,端了上來。村支書易書生的老婆肖梅,也有五十來歲,體胖,有點發福,慈眉善目,跟人講話時總帶著笑臉,人很精致,雖然是個沒出過什么門的山里婆娘,但穿著干凈,臉龐總是紅撲撲的,人肯做,蠻能干。家里經常收拾得干干凈凈。看到客人來了,趕忙叫自己兩個孫女去另外一間房子里沿盆上烤火,做寒假作業。

      易書生今年將近六十歲,典型的南方山里一干瘦老頭,瞇著一雙細細的眼睛,總是顯得精氣神十足,頭發有些花白,消削的臉頰上,總是笑意盈盈。人熱情,村里一些家長里短的事情,吵鬧打架的事情,經過他的調解處理,都能大事化小,小事花了。調解事情的時候比較公道,不是那種憑親疏辦事的村干部,因此跟村里老少都講得來。在村里是個老支書,他高中畢業后,去部隊當了三年兵,入了黨,復員回來后,先在村里當了幾年民兵隊長,后來,一直就任村里的書記。在部隊歷練了的人,原則性較強,一切都喜歡按步就辦,工作靈活性欠缺一點,但辦事雷厲風行,為人正直,做事公道,辦的事情能夠服眾,村民都喜歡跟他講東扯西,有什么糾紛都喊他來判個理。

      “來,來來,大家都一起上沿盆里烤火。我就喜歡吃你們太平鄉里的酸蘿卜和老酸壇子里的姜,尤其是梅姐做的,脆而香辣,余味無窮。”賀生一手端起一杯熱茶,一手抓起一片酸蘿卜,吃得滿嘴辣嚯嚯的,邊吃邊贊不絕口。

      “是啊,梅姐做起的什么東西都好,干凈,味道又好。來,書生和易宏介紹下你們村這幾個年輕人嘛。”李玉棟看到有三個年輕一點的人,笑著對易書生和易宏說。

      易書生連忙介紹,拉著易聲朝,對李書記和賀鄉長說:“這是易聲朝,也是我們村最早出去打工闖蕩的那批年輕人之一,這幾年都在外面發了財。他在廣州搞裝修公司,自己有一支一百多人的裝修隊伍。這個戴眼鏡的,是我們村恢復高考那一年,考出的大學生,易香文,也是我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去長沙讀大學的時候,村里給他披紅戴花,放了一大掛鞭炮,大學校畢業后一直在省城上班。這個細娃娃,是我的侄兒子,叫易世兵,現在長沙讀大一。來,都來給李書記和賀鄉長拜個年。”

      “李書記新年好,賀鄉長過年好。”

      “給李書記,賀鄉長拜年。”

      “來,都上來,大家一起來坐,聲朝,香文,世兵,都過來坐,書生和易宏你們也來坐,不要我們一來,你們就都站在一邊,來,一起坐,”賀生大聲地喊大家。

      于是大家都坐到了沿盆火上面,坐得滿滿的,有點擠,過年嘛,擠擠才熱鬧。除了易香文和易世兵,其他幾個人都喜歡抽煙,不一會兒屋里就變得煙熏霧繞。易書生沒有坐上去,進到灶屋里,吩咐老婆先煮一鍋甜酒給客人喝,每個人碗里放一個雞蛋。太平鄉里有個風俗,過年正月來客人拜年,一定要給客人煮一菜碗香濃濃的甜酒蛋吃,再上兩盤拌點油發辣椒的酸蘿卜,酸辣姜片。酸蘿卜和姜,酸而脆,微辣但又有點老壇子的香味,甜酒煮開的時候,從爐罐鍋子里冒出的香氣,慢慢地彌漫了整個屋子。辣呵呵的酸姜,脆嘣嘣的酸蘿卜,吃得你嘴巴辣嚯嚯的,醉得你的臉紅紅的,那是比吃什么都有味。

      “李書記,賀鄉長,剛才聲朝他們聊天的時候,感嘆在外面打工很辛苦,又不能夠照顧家里,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實在是不放心。尤其是小孩的教育,真是個大問題。聲朝呢,很想回到家里來創業,可又不知道怎么入手。我就開玩笑,我們這里最有名的特產就是不值錢的蘿卜和雪峰獅王苕,其他還真的沒有什么,要不從這兩個東西想想法子,看有什么機會?”易宏邊吸煙邊說。

      易香文說:“是啊,小時侯在太平鄉中學讀初中的時候,每到丹桂飄香的秋收季節,在學校里,那兩蔸有上百年的老桂花樹下,吃一碗用我們老家雪峰獅王苕打成的淀粉,再用底部鑿了幾個粗孔大竹筒子,線出韌勁十足的鍋面,加點老酸壇子里的酸水和蒜末水,撒點蔥姜末,放幾粒酸蘿卜丁,滑韌爽口,很有嚼勁,幾口就嗦得碗精光,有時一次可連吃兩三碗,那味道我現在到省城里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了。”

      “是啊,現在外面的人都喜歡吃土雞,土豬肉。野生的,吃的東西現在是越土就越值錢,辰溪酸蘿卜在長沙都賣出大名氣了,幾個土得掉牙的老酸壇子擺在店里,那就是活廣告,有幾個到長沙賣了幾年酸蘿卜的,都買了住房,那可是要四五十萬啊。”

      “看來小生意有大錢賺啊,我們是可以從這方面考慮。兩位領導,我有這么個想法,看搞不搞得,把鍋面做成干的,即可以用我們老家那些土配方,簡單原始,有鄉土味道,又可以送外面的商超和火鍋店,名字要取得土里土氣,質量一定要好,一定要有嚼勁,先重點放到一個地方賣,名氣打出去后,再往其它地方賣。但這要時間和人才,我想來想去,只有充分利用我們老家屋里的優勢,才最有錢途。我看這樣值得去試一試,但我沒辦過廠,想請幾位領導參謀參謀,真要辦的話,這可得要在座的家鄉領導扶持扶持。”易聲朝快人快語,三十四歲的年齡,中等身材,穿著一身得體的波斯頓羽絨衣服,一雙有點尖細的眼睛眨得很快,說話時猶顯得急,腦殼瓜子轉得快,在外面見過的世面大,閱歷豐富,說話行事就是果斷。

      “聲朝,只要你來牽這個頭,我易宏首先支持。辦法大家想,外面你邀幾個人跑一跑,錢不夠,我們想辦法,今天鄉政府里的兩位領導都來了,年前鄉里開會時,鄉里村里今年的工作重點就是支持象你們這些外面有經濟能力又想回鄉創業的人。”

      “是啊,我們鄉政府今年元月份剛安排了今年的工作計劃,重點是扶持全鄉有志回家創業的人,這也是我們江沅市政府今年的工作重點。大力招商,努力改變工業薄弱的軟肋,通過工業帶動農業,變農業大縣為農業強縣,要多創出幾個市場上名氣大,而且附加值高的農副產品品牌,今天我和賀鄉長來就是想聽聲朝的想法,我們鄉政府一定會大力支持你回家創業,來之前我們也到其它幾個村走了走,有很多老鄉都想回家創業,外面再好,終究不是自己的家。故土難離啊,這是我們的根啊。”

      “是啊,其它幾個村,有的想辦養殖場,有的想辦板材廠,有的想搞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有的想種藥材,有的想種泰國的優質生態香米,因為我們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深山里,水土沒什么污染,都是原生態。這就是個很好的資源優勢,現在滬昆高速也開始修了,過兩年,高速路一通,聽說國家有政策,農產品車子上高速都是免通行費。到那時交通很方便,到長沙四個小時就到了,東西運出去方便的很,到廣州也只要九個小時左右,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會一年比一年大,民以食為天咯,回家創業一定是很有錢途的。”“書生和易宏就把聲朝的想法整理一下,聲朝再拿個大致的方案出來,待正月初八正式上班后,我和賀鄉長回去布置人過來具體協助聲朝,你們回家創業我們很高興,有些不愿意出去打工的鄉親以后就可以到家門口上班了,聲朝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可直接找我們反映,支持你們回家創業,我們是責無旁貸。”

      “好,我相信在各位老兄和領導的支持下,我想,我回家辦個鍋面廠子,一定不會是什么難事,說不定還真會創出一條好路子。”

      “來,來來來,吃甜酒,來,李書記,賀鄉長,先吃碗甜酒,把肚子打一下底子。等吃完甜酒,我就準備晚飯,大家都到我屋里吃晚飯。”易書生和肖梅端上幾碗熱氣騰騰的甜酒,又炒了一大盤酸蘿卜。

      “梅姐,你不要這么客氣,晚飯我們就不吃了,我和賀生還要到其他幾個村走走。書生,易宏今年你們年都過得好啊,看你們村里家家戶戶都貼著大紅對聯,有的還在堂屋門上掛了紅燈籠,禾堂里放過的煙花筒多的很,你們村里今年的年真的是過得熱鬧。要是以后聲朝的鍋面加工廠辦起來了,年一定還過得熱鬧一些。再一個,你們村那些撂荒幾年的田都可以種紅薯了,紅薯容易種,又不花什么工夫,田撂荒太久了,再復耕,就蠻要功夫。鍋面在爭取保留傳統口味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機器加大生產規模,現在的東西,只有上規模了,才有路子,才有錢賺。你們兩個人要多幫助聲朝,早點把這個廠辦起來。市政府方面我們去報告,爭取市里面來支持聲朝這個項目,聲朝,來,把你的電話告訴我,你把我的電話記下,有什么想法隨時聯系我,我整天都開著機。”

      “謝謝李書記,我把電話打過來給你,有了你們領導支持,我就更有信心,我下決心試一下。”

      “不急,吃完甜酒再打,來李書記再給你加兩勺,老婆子,看哪個喝完了,你要記得給他們添甜酒,大家恰好,大新年的,甜酒要喝好。”

      “梅姐做的甜酒就是香,好甜的,我都有點要醉了,我們太平鄉的鄉親們過去過年有幾樣標志性的東西,就是殺年豬,沖糍粑,打豆腐……”

      “還有很多啊,做甜酒,干魚塘,扒散飯,過去基本上每家都要殺個年豬過年,現在后生們大部分都到外面闖世界去了,喂豬的家庭少多了。過去一到年邊邊上,基本上每天早晨都能聽到殺年豬時豬嚎聲,那個年頭啊,屠夫師傅是俏的很,各家各戶要排隊約請他,現在的屠夫都要改行了。”書生笑著說。

      “是的 ,現在過年除了花炮和鞭炮比原先放的多以外,其它原先蠻有味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年味一年比一年淡。年輕人過完年,初六以后就都陸陸續續地出去打工了,連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雪峰斷頸龍燈都有很多年不舞了,過一個年,村里的青年人都只在家呆幾天,舞龍隊伍組織不起來,現在篾匠都帶不到徒弟,沒有誰愿意學篾匠。我擔心我們村唯一的老篾匠易圖湘要是走了,唉,我們村以后就沒有人會篾匠活了。”易宏有點傷感地嘆著氣。

      “是啊,時代變化得太快了,這真應了現在蠻流行的一句話——什么都要與時俱進。我想時代再怎么變,但老祖宗遺留下來的好東西也不能丟。今天的甜酒好吃,尤其是酸蘿卜,又脆,又酸,又辣,比我到外面吃的酸蘿卜味道好很多。好了,我們走了,謝謝梅姐的甜酒,謝謝。”

      “吃了晚飯再走喃,書生你留到李書記和賀鄉長吃了晚飯再走喃。”肖梅大聲的從灶屋里走出來。

      “不了,我們還要到其它村去走走,就不吃晚飯了。你們繼續過個好年,我們走了。”賀生邊說邊上了路邊的車子,“再見,書生,聲朝,再見,大家再見。”

      “再見,兩位領導飯也不吃就走了,我怎么好意思喃。”書生邊搖手邊嘆氣地說。

      送走李書記和賀鄉長后,大家繼續聊了聊天,就都各自都回家。書生要聲朝回家仔細估算一下,看要投資多少錢,盡量早點拿出個方案來。如資金的事情,聲朝要算好自己能拿得出多少,不足部分大家再商量一下怎么辦,最好是在村里多邀幾個人。還要聲朝回去,也跟自己家里人打一下商量。

      易聲朝回到家里,自己的兩個小孩和老婆周菊正坐在沿盆火上看電視,父母親都在家里,坐在另外一個房子里沿盆上烤著火,看電視,周菊看見聲朝回來了,就下了圓盆準備搞吃的,易聲朝說剛才到書生書記家里吃了兩碗甜酒,中午就不吃了,這時他大女兒易重欣說:“我也想吃甜酒。”小兒子易重虎也想吃,周菊又問了一下阿婆老子和阿公老子,他們中午也不餓,吃碗甜酒也要的,周菊就到灶屋里給他們弄甜酒。

      周菊的娘家也是太平鄉的,自嫁到木溪村以來,不到三年時間,就給聲朝生了兩個娃,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帶小孩。直到前幾年才跟易聲朝到廣州打拼,兩個小孩就放在在老家,由公公和婆婆兩位老人帶著。

      周菊人比較瘦小,講話輕言細語的,有時跟她講話,不注意聽的話,很難聽清楚她講的什么,也就是看起來很秀氣,典型的江南小女子,但犟起來,比誰都犟,做事情霸得起蠻。大女兒易重欣,已經讀小學二年級了,成績一般般。兒子易重虎也已六歲,下半年就要上學了,人比較調皮,爺爺奶奶在家只能管管他們的生活,不餓著,不凍著小孩就要得了,比較慣侍小孩,至于小孩的教育就愛莫能助了,他們的文化只有那么高,又看不懂他們的作業,問他們做好了不?他們有時沒有做完作業也講假話,都說做好了。只好平常對小孩多嘮叨一些,嘮叨他們學習要攢勁,回來不要只看電視,不要只跟其他小朋友天天瘋起玩,至于聽不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老人家有時煩起來了,就專門準備了一根牛掃棍棍,給他們打幾下,暫時聽話了,過幾天,情況依舊,所以小孩子的教育是個大問題。

      周菊和聲朝都在廣州,一年難得回來幾次,每次回來都匆匆忙地,除了給小孩買了幾件新衣服和幾包零食糖果外,很少有時間跟小孩子交流,所以小孩子性格不太好,在他們眼里,父母的印象,除了在相片上能看幾眼外,其他都很模糊,有時打個電話都不知道跟父母講什么話,只好奶奶教一句,小孩子就說一句。

      當然,看到自己父母回來了,小孩子還是蠻高興的,穿著媽媽買的新衣服,拿著父親買的零食和新奇的玩具,就出去找自己的小伙伴玩去了,周菊在廣州看到城里面小孩上學,都是母親送,父親接,很是羨慕。想著自己的女兒在老家上學,讀個一年級,都要到幾里路外,鄉里的中心完小去,一個人風里來,雨里去,有時候還要自己帶中餐去,心里有時酸酸的,時時想要是女兒能好好培養一下,多讀點書,考個大學,不走我們的老路就好了。

      聽說聲朝要回家來加工鍋面賣,父親易賢平很是擔心,現在生活都那么好,誰還想呷那么土的東西,母親李桂英更是反對,嘮叨著,你們這幾年在廣州賺到點錢,順勢再多掙點錢不好嗎?現在你們在廣州一年都能掙個二三十萬回來,日子過的舒舒服服,磚房子也砌了,在村里也算是個數一數二的翹翹,回到家里線鍋面,虧了怎么辦?你們啊,心不要太大了。

      周菊聽聲朝說了,沒有表態,不做聲,晚上把小孩都安頓睡好以后,兩個人也上床睡覺,躺在聲朝手彎里,周菊問:“老公你真的要回來線鍋面,那廣州那邊怎么辦?那邊的生意現在比較穩,回來只怕做不好,就要賠本,投進去的錢只怕泡泡都不起一個,我還是擔心!”

    作者:谷雨坡

    編輯:肖焙麗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