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岱曦(左二)接受媒體采訪
謝岱曦,80后小伙,祖籍湖南黔陽(現洪江市)。一位以民宿為載體,筑夢詩酒田園,助力于家鄉文旅經濟發展建設的返鄉創客。他耗時兩年,精心設計、投資近200萬元改造而成的“黔陽薈客廳”,已成為黔陽古城的精品民宿,游客體驗湘西風景民俗,領悟沅水文化,享受黔陽美食的網紅打卡地。
青磚瓦舍高墻,古樸典雅時尚。瓊臺樓閣飛揚,藍天白云臨窗。
10月中旬,柑橘飄香時節。記者在古色古香的黔陽古城北正街“正女坊”,看到裝修一新的“黔陽薈客廳”景象,感覺到一種古今詩情畫意的浪漫。
“蘆葦草放到桌上,注意擺放的角度……”恰逢深圳“華英會”與“大湘西設計聯盟”設計論壇的會場布置,謝岱曦正忙得不亦樂乎。
大湘西設計聯盟發起人田文一(右一)評價黔陽薈客廳
“我們之所以選擇在黔陽薈客廳作交流學習,一方面是看中黔陽古城這塊風水寶地,另一方面就是看中了薈客廳的設計創意,因為它是一個很直觀的室內設計學習樣板”。在現場聯系設計論壇工作的大湘西設計聯盟發起人田文一如是評價。
初見謝岱曦里外張羅的樣子,很難將他和國內數字科技領域知名創意人、導演這樣的身份聯系在一起。人們也很難想到,很多在電視上看到的廣告,博物館、科技館、品牌館里見過的數字多媒體作品都是出自他和他的團隊之手。
3歲離開家鄉,之后就讀于上海大學,又作為交換生到韓國求學,再回上海到知名企業工作,謝岱曦一路走來可謂順風順水,在上海灘打拼得風生水起。但在他心中,卻始終缺失了一種歸屬感,心里也漸漸有了“返鄉創業,建設家鄉”的想法。
2016年,謝岱曦30歲,步入而立之年的他越來越不滿足于“安全區域”內的循環往復。過完 30 歲生日,謝岱曦做好了妻子的思想工作,丟下上海的一切,帶著全部家當回到了黔陽古城,開始了自己的返鄉筑夢之旅——從投資改造古城一座老宅開始,圓自己的民宿夢,解自己的相思愁。
“好的民宿,應該是一個個鮮活的小型博物館,在讓人領略傳統的建筑之美,設計者的匠心獨具之外,更要讓游客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人情味、煙火氣息,與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產生共鳴。它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歇腳之地或者聚會場所,也是旅途中的家——我更希望它是人們向往生活的棲居地。客人預定的不只是一個房間,一頓飯,而是另一種生活方式。”謝岱曦這樣告訴記者。
“‘正女坊’以前是一個祠堂,上世紀七十年代,被改造為電影院。兒時寒暑假,時常隨外公回這里看戲和耍鬧。一到晚上,一個大堂屋里擠滿了人,大人們嗑著瓜子看電影有說有笑,小孩子在周邊追逐打鬧,還有商販在叫賣,很是歡樂。這個電影院,可以說濃縮了整個古城夜晚的記憶,更承載著我的鄉愁和迷戀,甚至影響了我后來的專業和就業選擇。”謝岱曦說,“沒想到現在卻是雜草叢生,殘垣斷壁,破敗不堪,成了居民堆放雜物的倉庫和危樓!心疼!”
“正女坊”原貌
秉承“向史而新”的設計原則,謝岱曦盡最大努力保留了老電影院的舞臺、禮堂等原有公共空間,同時融入了玻璃幕墻等現代元素,引進了老電影、小劇場、livehouse、精釀啤酒等綜合業態;私人空間則打造了由天井演變來的私人泳池,下沉式庭院、住宿套房、VIP包廂等,整個空間簡約、自然又極具美感。
民宿不應該是物質,更應該是精神層面的。為此,謝岱曦不但劃出不少的經營空間去保留老舞臺,更是計劃不定期邀請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來這里表演和傳播傳統文化,讓游客了解當地文化,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繼而愛上在這里的生活,從而推動古城文化旅游業的發展。
因為民宿,謝岱曦和許多客人成了好朋友。他們一起交流著詩酒田園的慢生活,也讓黔陽古城的“慢生活”吸引了更多的都市游客。
“創業苦,回鄉跨界創業更苦,但痛并快樂著,能把家鄉的優質資源推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黔陽,愛上這里,就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謝岱曦向記者透露,目前他正在規劃設計古城近郊的一站式生態旅游綜合體,以滿足更多都市人享受慢生活的需求。
展望未來,謝岱曦表示,自己在做好民宿的同時,將繼續堅持黔陽古城的文化傳播,把這里的慢生活的節奏和態度傳遞給患有“都市病”的游客,讓他們“慢下來,讓靈魂跟上腳步”,愛上黔陽古城!(本報記者 陳甘樂 通訊員 劉輝霞 李林)
來源:懷化日報
作者:陳甘樂 劉輝霞 李林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