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扛著紅旗走基層改作風暖民心之憫農有感

    來源:龍船塘瑤族鄉人民政府 作者:段麗青 編輯:肖焙麗 2020-05-28 14:55:5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鄉副書記肖春喜同志的帶領下,我們扛著紅旗走基層,幫村民去插田,放眼田野,映入我眼簾的是這首令人深思的古詩。

      這首詩在我兒時就能倒背如流了。今天,參加工作這么久之后,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又想起了這首詩,心里對它的認識又加深了。

      眼前,烈日當空,大家流著滿頭大汗,汗珠一串串地滴下來,滴進了泥土里,這印證了《憫農》里面的描寫:在炎熱的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農田里的農民在辛勤耕耘勞作,無情的太陽曬著他們,汗水浸透了他們的衣襟..……

      “同志們,辛苦吧?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了嗎?我們吃的這雪白的大米粒粒都滲透著農民伯伯的汗水和心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啊!”鄉副書記肖春喜同志在插田時說到。

      是的,在學習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意思,農民頭頂烈日,揮汗給禾苗施肥、除草。但現實中的有些人卻是另一番景象,生活都富裕了,卻都忘記了粒粒皆辛苦這個道理,忘卻了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比如餐館吃飯點菜時候,忘記了吃多少點多少,吃不完打包走的道理;現在的小朋友對好吃的就吃,不好吃就的不吃,甚至丟掉...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家措手不及,各方的雪中送炭讓災區人民心生暖意,疫情無情人有情。也許有的人覺得浪費那么一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為事,就只那么一粒兩粒的米飯對于災區那可都是寶!將心比心,如果被農民伯伯看見這一幕,他們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蔬菜瓜果、糧食卻換回了浪費和糟蹋。這樣浪費、糟蹋,對于農民伯伯來說是一種極大的可恥。

      我想大聲呼吁:任何勞動成果都凝聚著我們勞動者的汗水和心血。我們嘴里吃的蔬菜瓜果,身上穿的衣物,我們辦公用的筆墨紙硯,哪一樣不是生產者們經過無數道工序生產出來的,讓我們大家都從珍惜“盤中餐”、節約一粒米開始,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鋤禾人”,用實際行動來珍惜、守護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

    來源:龍船塘瑤族鄉人民政府

    作者:段麗青

    編輯:肖焙麗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