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6日實行“三三制”
1940年3月6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根據地的抗日民主政權是黨領導的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即幾個革命階級聯合起來對付漢奸、反動派的民主專政;在政府工作人員中實行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應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容納各方面的人士,團結抗日的各階級、階層;政府實行新民主主義的施政方針,保障各抗日階級的人權、財權,厲行廉潔政治。這種規定是為了保證共產黨在政權中的領導地位,同時廣泛地團結廣大的小資產階級群眾,爭取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進一步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
1957年3月6日—13日 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會議吸收黨外科學、教育、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等文化人士約一百六十人參加,主題是傳達毛澤東關于“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的講話,研究思想動向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問題,認真貫徹“雙百”方針。會議期間,毛澤東分別同宣傳、教育、文藝、新聞出版、高等學校、科學等方面的幾十位黨內外代表人物舉行了六次座談,并在大會上作了講話。這些講話,進一步深化了他關于“如何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問題的思考。
1961年3月6日中共安徽省委根據農民群眾的要求,決定試行“定產到田,責任到人”的田間管理責任制
1961年3月6日 中共安徽省委根據農民群眾的要求,決定試行“定產到田,責任到人”的田間管理責任制。試行以后得到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到當年秋末,全省85.5%的生產隊都實行了這種辦法。同時,在全國各省區也有20%以上的地區實行了類似的辦法。其間,安徽省委曾三次向黨中央、毛澤東作了書面報告,并取得毛澤東的同意。1961年12月,毛澤東向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表示,有了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就不要再搞“責任田”了。此后,“責任田”問題被當做“單干風”受到錯誤批判。
1991年3月6日 國務院發出《關于批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
決定繼1988年批準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之后,在各地已建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再選定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26個開發區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到2018年底,共建成169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含蘇州工業園區)。
來源:中央黨史研究室
編輯:肖焙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