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這座深藏不露的小城!不僅山水絕美,還是現實版《向往的生活》!

    來源:懷化那些事 作者:懷化那些事 編輯:倪自芳 2021-04-12 16:02:28

    這座深藏不露的城市,不僅山水絕美

    還是現實版《向往的生活》

    這里的山美得天然

    這里的海藍得純粹

    這里的稻黃的浩瀚

    這里的城老得厚重

    看夕陽余暉里的古城

    看來來往往穿梭的漁船

    過幾日向往的山水生活

    ......

    用二天一夜的時間

    帶你解鎖洪江市最地道的玩法

    1、第一天    黔陽古城

    往往總是城市里生活的人向往回到原始的古村落,因為那里沒有束縛,自由自在,有鳥飛,有蟬鳴,還有晨起的炊煙裊裊。

    與同省火熱到不行的鳳凰古城相比,黔陽古城顯得內斂沉靜,無論何時來訪,游客盡可以享受一人一城的悠然氛圍。

    直至今日,黔陽古城仍然保存著完整的明清代古建筑,就像一卷被歷史遺忘在角落里的畫卷,用木石磚瓦鐫刻下一個個美麗的故事。

    墨黑的瓦片沾染了些許墻泥,卻滿是道不盡的古韻。古屋墻壁斑駁,歲月在墻上剝落,恍惚中,聽見了守候的聲音。偶路一個院子門口,酒香飄溢,讓人總忍不住羨慕這些尋常巷陌里的尋常人家。

    黔陽古城因芙蓉樓而蜚聲海外。芙蓉樓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特別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在這里留下了“一片冰心在玉壺”等著名詩句。古城也是“恰同學”的拍攝地。

    2、清江湖

    它終年湖水清清、江波蕩漾,200 平方公里的湖面煙波浩淼,晶瑩透澈,面積在湖南省內僅次于洞庭湖,有“小洞庭”之稱,當地人曾親切地稱之為“西海”。

    一汪純凈的湖水,始終呈現著一種深邃的藍色,散發出寧靜高貴的氣質。碧藍的湖水與遠處山脈交相輝映,景色壯觀迷人。

    坐在輪船上迎著“海風”看清江湖面煙波浩淼,清澈無比,河灘草長鶯飛、野花點綴,當撐篙老人歸來,似乎這一幅天然的山水畫都被叫醒。

    3、海上侗寨

    三里海上侗寨源自朗溪故城,相傳為侗族首領楊再思出生地和侗族水神楊漱古戰場,文化底蘊深厚,巫師儺技、漁舟唱晚、攔 門敬酒、蘆笙踩堂、百家長宴等傳統侗族風俗婀娜多姿。

    4、湘黔古道火把夜游

    夜幕降臨,點燃火把穿越古商鎮、瘦馬湖、涼亭界到達西風谷篝火廣場,夜浸一場與古道商幫的狂歡互動。古道彎彎,踏歌前行, 隨著火把長龍在山谷間飼蜒流動, 到達清水江邊,歇腳聆聽排工號子的表演,登上豪華江輪夜游黔陽 城三江六岸的燈光秀。

    世間萬物,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當你遠離城市歸隱田園時,越來越向往的還是那山間的美味。

    綠豆面

    網紅美食蔥卷

    手工冰涼粉

    山野美味,是自然饋贈最是一抹生態原色,怎可辜負?隱于山間,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味道,讓舌尖放歸山野。

    晚上可以住在房車露營基地,別有一番風情。

    第二天   1、安江農校紀念園

    安江農校紀念園座落在雪峰山下,有神秘“物種變異天堂“之稱的洪江市安江鎮,占地310余畝。安江農校創立于1939年的抗戰期間,袁隆平在這里研究成功了舉世矚目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誕生為我國乃至世界的糧食安全,消除饑餓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人類稻作文明歷史階段性發展的物證。

    安江農校紀念園完整保留了建校以來的教學、科研建筑和設施50余處、古遺址2處、百年以上名貴古樹百余株;

    作為“雜交水稻發源地”主要還原袁隆平及其科研團隊研究雜交水稻的艱難歷程、雜交水稻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影響、涉及農耕文化和稻作文明,反映一代工匠科技強國、科研報國的崇高精神。

    為了紀念這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新,弘揚新時代的革命旋律,安江農校紀念園被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3A級旅游景區、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研學旅游基地等稱號。

    2、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圖片來源網絡)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內景色宜人,有日出、冰雕、霧淞、花海等四大自然景觀,是天然的生態氧吧,平均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高達1-2萬個,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神秘雪峰、康養天堂”之美譽。

    當我們不再匆匆忙忙地趕路,少一些身外之物的形式、打卡拍照的過場,漸漸深入到日常里,去愛上那些被忽略的美麗,重新獲得一種能力,能夠講出自己的心動在哪里。向往的生活不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咫尺。


    審核:符玉娟  終審:劉輝霞

    來源:懷化那些事

    作者:懷化那些事

    編輯:倪自芳

    0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