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黨史上的今天】8月17日

    來源:中央黨史研究室 編輯:肖焙麗 2021-08-17 09:36:59

    1952年8月17日至9月22日,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訪蘇聯,就“一五”計劃輪廓草案與蘇聯有關方面交換意見,爭取蘇聯的援助。斯大林在同周恩來等的會談中,對中國的五年計劃提出一些原則性建議,并表示蘇聯愿意對中國的五年計劃建設在資源勘探、企業設計、設備供應、提供技術資料、派遣專家及提供貸款等方面盡力給予幫助。經過會談,兩國簽訂了《中蘇關于中國長春鐵路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公報》和中蘇兩國外交部長《關于延長共同使用中國旅順口海軍基地期限的換文》。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討論1959年的國民經濟計劃以及當前的工業生產、農業生產、農村工作和商業工作、教育方針、加強民兵工作等17個問題。北戴河會議通過了37個文件,作出了許多項決定。其中兩項重大決策對以后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一是確定1958年鋼產量比1957年翻一番,達到1070萬噸;二是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會后,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在全國范圍內嚴重泛濫開來。

    1964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轉國家經濟委員會黨組《關于試辦工業、交通托拉斯的意見的報告》,批準在全國試辦12個托拉斯,試圖為消除我國現行的用行政辦法而不是用經濟辦法管理工業所產生的各種弊端摸索經驗。這項試驗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到來而中斷。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簡稱八一七公報。公報宣布雙方達成分步驟直至最后徹底解決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的協議。重申上海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所確立的指導中美關系的根本原則。這個公報是繼1972年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上海公報和1979年建交公報之后,第三個有關中美關系的重要公報。

    2011年8月17日,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工作。會議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出現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會議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來源:中央黨史研究室

    編輯:肖焙麗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