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盡責不忘初心,建言獻策不辱使命,從灣溪鄉云峰村走出去的大學生楊榮海,2017年,在外創業成功后的他賣掉了城里的產業,帶著全部身家回到家鄉灣溪鄉云峰村,和村扶貧工作隊一起投入到鄉村扶貧產業開發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讓家鄉走向振興之路。
要致富,先修路。深處雪峰山西北部的云峰村,山路崎嶇狹窄,平常車輛出行會車非常不便,為了讓村民有更好的出行條件,楊榮海主動牽頭,帶領村民們一起拓寬道路、修建村路停車場。在山腰間,楊榮海和村民們正忙著搬運沙子和水泥,為確保停車場的表面平滑,進行抹平的工作。盡管工程艱辛,但他和村民們沒有抱怨,因為他們堅信,幸福是靠自己雙手努力奮斗出來的。他們將沙子和水泥混合在一起,以一定的比例慢慢地灑向停車場的每一寸地面上,緊接著,他們拿起抹平器,將表面抹得平平整整。經過一番努力,一座小型停車場已初具規模。
云峰村村民委員會村支部副書記丁美蘭告訴記者,楊榮海他是村里返鄉大學生創業人士,給村里帶來很大的幫助,他開始也沒有經驗都是自學的,他看到哪里技術好,就自己開車到外面去學技術,然后指導村民們干,給村里解決了幾百名脫貧戶的就業問題,村里的經濟都得到了整體提升。
不僅如此,楊榮海還考慮到,村民家門口入戶泥路土質疏松,過重物時極易發生意外,便主動請纓,開車前往來回近一小時車程的石料廠搬運石料,為村民完成入戶公路的硬化工程。
楊榮海告訴記者,他給老百姓修了五條入戶公路,原來入戶路都是很窄的泥巴路,走路不方便也不安全,特別是運送農資不方便。就想辦法給他們修入戶路,這些房子都在山坡上,坡上都是用石頭砌起來的,現在他們的摩托車都能騎到家里了。下一步,楊榮海還琢磨著把村里的入戶路都進行一個硬化。因為硬化資金會多一點,他就給村民們提供水泥、沙子、螺絲等材料,讓村民們自己的出工出力。既降低了成本又能解決實際問題,大家都很高興。
產業發展可以提供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楊榮海帶領鄉親們走上了開荒建果園的道路。通過八年的努力,以黃桃和紅心獼猴桃為主的果園初具規模。已達200多畝,不僅實現豐產,每年碩果累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也為當地部分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
云峰村村民陳葉但滿足地說道:“我在這里干上四年了,不用出去打工,每一天有100塊錢,方便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作為從小在大山生活的楊榮海,對鄰里鄉親有著深厚的情感。每當閑暇時,他都會走街串巷,拜訪附近的村民,了解他們的需求,并盡可能的為他們解決生活、農事上的問題。他一直都沒忘記,回到家鄉的初心。
楊榮海表示,他返鄉創業的最初目的,就是想改變這個地方的貧窮現狀,想為這個地方多做事,想為這個地方的老百姓能夠有機會增加一些收入,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作為一個生活在最基層的政協委員,楊榮海始終把鄉親們的發展福祉放在心中,他比較了解大山里面老百姓的困難和需求,了解村民們急需期盼的一些問題。今年的兩會,他將以微建議和提案的形式,積極建言獻策,履行一名政協委員的職責與擔當,盡量多的反映老百姓的需求,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為家鄉的振興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楊振鐸 黃舞
編輯:唐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