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中華遠古文明璀璨之光
高廟遺址博物館即將開放
隨著懷化市第三屆旅發大會的臨近,備受關注的高廟遺址博物館也將與市民見面。該博物館的建成,為展示和傳承高廟遺址豐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平臺,也為游客了解中華遠古文明打開了一扇窗口。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洪江市岔頭鄉竹山園村的高廟遺址博物館,探尋高廟先民留下的璀璨文明。
(修建中的高廟遺址博物館)
高廟遺址博物館建設用地面積10171.0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030.39平方米,主體建筑采用“一粒種子”的設計理念,融合白陶鳳紋、貝殼等典型特征,形象生動,線條流暢,盡現遠古和自然之美。同時,結合現代鳳鳥的形象,融合高廟遺址出土陶器上的鳳鳥祖型的元素,打造了主題雕塑。展廳以“鳳起高廟 文明根脈”為主題,分“高廟遺址 沅湘明珠”“遠古先民 生生不息”“白陶源地 美成在久”“鳳起高廟 藝術殿堂”“文明根脈 澤潤中華”五個部分,共展出文物和標本500余件,全面展示了高廟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
博物館東側為高廟遺址。高廟遺址分布面積為30000余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該遺址先后于1991年、2004年、2005年進行三次發掘,遺址內發現的7400年前碳化稻谷粒,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骨、角、牙、蚌器等生產生活用品共3萬余件史前遺存,包括中國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精美玉器、鳳凰圖騰、竹工藝品、天圓地方宇宙觀、八角星圖像、等分圖像等,閃耀著中華遠古文明的璀璨之光,把中華文明史上溯到7800年前。屆時,高廟遺址將隨博物館同步對外開放。
高廟遺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后,高廟遺址博物館、高廟遺址將與對岸的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安江農校紀念園構成“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苑”景區,整體上形成一江兩岸、一體兩翼、多點為輔的空間布局,體現出“上下七千年·古今兩神農”的時空對話關系。
在本次旅發大會中,第二屆高廟文化學術研討會將于9月27日至29日在洪江市安江農校紀念園隆重舉行。屆時,來自全國各地文物考古研究機構、知名高校的60余名專家、學者將圍繞高廟文化的界定(時空范疇)、高廟文化白陶發現與研究、高廟文化陶器圖像研究、高廟文化祭祀行為與早期精神信仰研究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共同推動高廟文化研究邁向新高度。
來源:掌上懷化
作者:王潔 舒祎 通訊員 李林 李碧容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