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第三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舉辦前夕,洪江市重磅文化古籍——《龍標耆舊詩文聯集萃》(上下冊)正式面市。該古籍由洪江市檔案館和鐔城山水文旅游公司編著,由岳麓書社出版,湖南省社科聯副主席胡代松親為作序。
古籍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據悉,《龍標耆舊詩文聯集萃》是一部輯錄唐朝至近代,歷代地方官吏、文人、耆老在古代的龍標縣、早期的黔陽縣、現在的洪江市這片土地上留下的或與此地有關的詩集、聯集和文集。編者將這些散落于民間的詩詞、楹聯、重要紀事文60多萬字薈萃于一書,跨越1200多年時空,讓讀者管中窺豹,鑒古知今,從歷史典故和詩文紀事中品味洪江市的傳統文化和歷史文明。
龍標,是洪江市在唐朝時的置縣名,編者將這部書籍取名《龍標耆舊詩文聯集萃》,有其深意。因為,著名詩人王昌齡唐天寶六載(747)左遷龍標尉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仙”李白為之寫下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著名詩篇,被世人傳唱,加上王昌齡在龍標尉任上前后八年(747-755)中的許多動人故事, 世人直接稱王昌齡為“王龍標”。人以地名,地益以人名,“龍標”名播神州,或許會給該部古籍的傳播插上翅膀。
該部古籍共分為詩集、聯集和文集三個相對獨立的內容,一共上下兩冊,其中上冊為詩集、聯集,下冊為文集。文集又分為內集和外集,內集主要是集納籍貫為黔陽(龍標)的本邑人士所著的作品,這些作品涉及本鄉本土,也涉及外地;外集主要是集納籍貫為黔陽縣外的人士所著的與黔陽人事有關的作品。
因官方文獻資料鮮有記載,故該古籍的文稿主要來源于舊時民間私家編撰的史書、家譜、碑文等零散資料,從收集資料、編纂整理、編審校對到印刷發行,該書共花費了四年多時間。其中大多數文稿均為首次正式出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賡續了地方文脈,對于研究洪江市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和地方風俗等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在加快古籍資源的轉化利用、推動洪江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來源:時刻新聞
作者:劉輝霞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