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邊城晚報丨安江——在時代變遷中蝶變重生

    來源:邊城晚報 作者:王潔 編輯:蔣良梅 2024-10-21 11:18:32

    安江.png

    9月27日至29日,第三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在雜交水稻發源地洪江市安江鎮圓滿舉行。一時,這座充滿歷史厚重與新興風貌的小鎮聲名大噪,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作為一名記者,旅發大會前后我三赴安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是在旅發大會舉行前,我來到安江鎮大畬坪·白陶嶺文化街區,宣傳報道大會的準備情況。在這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剛剛建成不久的新華書店隆平店。新華書店隆平店前身為70年代的安江塑料廠廠房,在建設改造中,書店將原安塑廠的一面墻保留下來,巧妙地融入到現代風格之中,既體現了歷史的痕跡,又賦予了書店新的生命力。

    這并不是孤例。安江塑料廠始建于1966年,目前留存有20棟老廠房。它們不僅記錄著安江發展演變的歷史,更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近年來,洪江市融合農耕文化與工業遺址,將閑置廠房進行改造,打造成集當地特色美食、文創購物、主題民宿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區,充分激活老舊廠房的文化、經濟價值。

    經過一系列改造,一座座自帶“故事感”的老廠房成為城市新景觀,安江的工業“遺產”以令人驚艷的方式回歸大眾視野,既留住了那段時期的歷史記憶,也煥發出符合當下時代的別樣光彩。

    “真好?!痹菜軓S的老員工告訴我,聽聞即將在安江舉行旅發大會,他們特意相約回來看看,看到改造后的老廠房,他們十分感動:“這里既保留了以前的痕跡,又讓我們看到現在安江欣欣向榮的樣子,我們真的很開心?!蔽也唤凰麄冄壑械那閼阉腥荆c他們一起漫步于一座座老廠房,感受老安江與新安江的完美融合。

    第二次來安江是旅發大會舉行期間,6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考古研究機構、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于安江,現場解讀高廟文化,共探史前文明新篇章。而我,則有幸跟隨專家們一同參觀高廟遺址和高廟遺址博物館,參加第二屆高廟文化學術研討會,采訪專家學者,聆聽他們對高廟文化的深度解析。

    在采訪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巍聽聞懷化正在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洪江古商城—黔陽古城”旅游“金三角”時,他盛贊道:“這個太有見地了!”他說,高廟文化是長江中游史前文化的第一個高峰,當地政府應該要好好宣傳高廟文化,借助高廟文化,打造懷化的一個文化新名片。

    而這正是洪江市一直在做的事。近年來,洪江市以打造懷化旅游“金三角”與承辦第三屆懷化市旅發大會為契機,立足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加快農文旅深度融合,奮力推進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建設,將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作為建設懷化旅游“金三角”、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的標志性工程,持續擦亮“世界稻都”名片。

    我不由感慨,此次旅發大會不僅僅只是一場盛會,更是一次意義深遠的文旅融合。作為承辦地的安江,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蛻變。

    第三次來安江是在國慶假期后,此時旅發大會剛剛結束,國慶黃金周余熱未散,昔日寧靜的小鎮煥發著勃勃生機。

    蒙蒙細雨中,我不知不覺走進安江農校紀念園。安江農校是袁隆平院士生活和工作了37年的地方。如今,這里仍舊保持著袁隆平院士生活、工作時的樣子,舊居、科研樓、實驗室、試驗田、師生宿舍……都完整保留了上世紀的建筑風貌,仿佛在無聲地講述幾十年前的那段歷史。1961年,袁隆平院士在學校水稻良種選育實驗田中發現了一株“鶴立雞群”的天然雜交稻,從此走上了雜交水稻研究之路??梢哉f,一粒種子,從安江走向了世界。

    “原來袁隆平爺爺是在這里研究出雜交水稻的!袁爺爺真偉大,我要向他學習!”我耳邊突然響起一個小孩清脆的聲音,扭頭一看,是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過來參觀,一邊參觀一邊給孩子講述袁隆平院士的故事,孩子眼睛里盛滿了好奇和激動,小小的種子就此在心底萌芽。

    繼續漫步安江,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白陶嶺創意街區、1953記憶街、黔陽專署舊址、高廟遺址博物館、下坪村黔之橙體驗園、清江湖露營基地、安農示范基地……一個個主題鮮明的文旅品牌彰顯新魅力,釋放出安江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力量。

    我深刻地感受到,旅發大會帶來的并不是剎那芳華,而是“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的真實落地。安江的璀璨蝶變,是第三屆懷化市旅游發展大會賦予這座小城的新生。我相信,未來的安江,將以其獨特的旅游資源與人文魅力,走向更廣闊的舞臺,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來源:邊城晚報

    作者:王潔

    編輯:蔣良梅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