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市大崇鄉金秋梨博物館(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江 攝)
3月23日,洪江市大崇鄉金秋梨博物館正式開館,吸引來自懷化及周邊800多名游客打卡參觀。據悉,洪江市大崇鄉是金秋梨的發源地,目前全鄉金秋梨種植面積達4500余畝。
上世紀30年代,從日本學習先進農科技術,帶回部分日本梨樹品種,栽種在原湖南省農物試驗場。1943年,該場一位技術員赴任安江園藝場,帶來一批日本梨樹,開啟了湘西地區種植日本梨樹的歷史。
1986年,大崇鄉村民段天漢在山上發現一棵常年只開花不結果的野生梨樹,便將此梨樹作為母樹與本土的黃花梨進行授粉培育,結出新品種。經安江農校專家多次研究對比發現,其與日本梨樹品種“新高”一致。后經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相關專家鑒定,段天漢家梨樹的新品種,確為“新高”的變異品種。
通過安江農校技術團隊多次深入大崇鄉研究觀察和嫁接培育,于上世紀90年代初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種,結束了南方梨“質優不耐貯、耐貯質不優”的歷史。因其外觀金黃、在秋天成熟,同時它的父本是日本梨“今村秋”,故取名“金秋梨”。幾代人接力,168次嫁接試驗,金秋梨已成為沅水河畔的金字招牌。
金秋梨的選育成功,是懷化繼雜交水稻、冰糖橙、紫秋葡萄等稀世珍品后,奉獻給世人的又一大山瑰寶。如今,金秋梨除在懷化各縣市區及湖南引種外,還推廣至貴州、四川、廣西、湖北、江西、重慶、云南等地,成為遍布全國各地的果梨之一。
來源:邊城晚報
作者:李江
編輯:蔣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