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1月3日訊(記者 賴泳源)11月2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湖南行暨“紅色郴州·綠色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成員走進郴州資興市和汝城縣,探訪當地利用文化扶貧的生動實踐和豐富經驗。
種藥材租房屋 鄉村旅游助力巧增收
(一大早,脫貧戶何小晶就忙碌了起來。)
東江湖畔的資興市白廊村,成片的鐵皮石斛漫山生長。一大早,脫貧戶何小晶和村民忙碌起來,澆水、施淡肥、修剪雜草……細心呵護這片鐵皮石斛。
“我以前是漁民,現在上岸搞種植。”他說,今年資興市全面永久性禁止東江湖天然漁業資源生產性捕撈,自己也在嘗試新的職業?!白约好總€月有2000多元,老婆在民宿做服務員,兒子做廚師,一家人都有穩定的收入?!?/p>
白廊村東江湖農旅專業合作社社長譚躍平說,種植鐵皮石斛不僅能讓村民增收,也能為游客提供科普教育的實踐機會,在游玩中增長知識?!俺髓F皮石斛,白廊村還種植桃子、琵琶等小水果,游客可以體驗親自采摘的樂趣,感受古樸的鄉村文化?!?/p>
(一家裝飾清新的民宿“蜜窩”。堯遙 攝)
距離何小晶務工不遠處,一家裝飾清新的民宿“蜜窩”飄出了悅耳的音樂。這里的16個房間都能看到東江湖,每個房間都有湖景落地玻璃窗。游客可以品茗小憩,側臥觀湖,也可以登島游玩,體驗一把農夫的滋味。
原來,這是脫貧戶何戊英的房子,出租給民宿店主,每年房租七八萬,自己又在店里務工,每個月還有2000元,加上售賣農副產品,收入蹭蹭蹭往上漲?!奥糜蔚陌l展,讓我過上了好日子,我感到很滿足?!彼壳暗脑竿?,就是兒子早點結婚,早日抱上孫子。
近年來,資興市做強旅游配套服務,以旅游為中心,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和“閑、情、奇、商、養、學”的要素,增加有效供給,精心布局配套服務設施,夯實了貧困村經濟發展基礎,為游客打造了體驗鄉村文化的良好氛圍,推動村民增收致富。
秀民俗唱民歌 特色非遺文化圈粉無數
(唐洞街道茶坪瑤族村在表演節目《龍獅送?!贰?
“變哪哦,紅哪,啊吹誰喲哦……”在唐洞街道茶坪瑤族村,一曲嘹亮的瑤族合唱《盤王出世》唱出了瑤族人民歡樂的心聲。當天,一場瑤族文化展演,吸引了主題宣傳活動成員的目光。
現場表演了瑤族長鼓舞,通過以手持鼓,模擬祭神、射獵、建房、刀耕火種等動作,再現了瑤族先民以往的生產生活方式。此外,還有瑤族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盤王節的系列表演,還有瑤族歌舞。精彩的表演,讓現場不時爆發熱烈的掌聲。
據悉,茶坪瑤族村轄8個村民小組,433戶,126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30人。村里屬于國有煤礦采煤沉陷區項目集中安置村,2010年整村從資興市碑記鄉900米的茶坪嶺上搬遷過來。目前,新建房屋20棟455套,占地面積60余畝。
(瑤族合唱《盤王出世》。)
瑤族村依托深厚的瑤族文化底蘊,保護傳承瑤族文化。每年會舉行三大傳統瑤族民俗文化節和瑤族非物質文化展演展示活動。目前,村上擁有省級非遺項目1個,郴州級非遺項目1個,資興級非遺項目1個,其中省級非遺項目瑤族“還盤王愿”祭祀禮儀現正緊鑼密鼓地申報國家級非遺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我患有矽肺病、妻子長期患慢性病。2017年認定為貧困戶。”瑤族村趙加全說,他在政府的支持下,貸款3萬元發展養殖和蜂蜜事業,現在家里有100多頭羊、20多箱蜂蜜?!翱床箐N比例也很大,日子現在好多了。”現在,他們一家正朝著小康生活進發。
為了確保村民有穩定的收入,當地引導農戶發展特色產業,同時依托“一戶一產業工人”培訓工程,開展技能培訓,拓寬致富門路。去年,村子在本市工業園區等進場務工220人,人均增收三四萬。同一年,村里舉辦郴州全域旅游第一場文旅活動,吸引80多輛車、200多名游客體驗瑤族傳統風情,為打造瑤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寨打下基礎。
開民宿搞餐飲 紅色旅游帶富一方百姓
(村子中央一組“半條被子”的青銅雕塑。汪衡 攝)
曾經的汝城縣沙洲村,是一個處處黃泥路、舊瓦房、窄巷子,閉塞落后的小山村。自從“半條被子”故事傳播開后,沙洲迅速成為全國熱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7年伊始,汝城縣以紅色文化為橋梁,著手建設沙洲紅色旅游景區,打造了“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民俗廣場、紅軍廣場、田園綜合體、徐解秀舊居、磐石公園、荷田公園、滁水河風光帶、水果采摘園等景點,大量游客涌入村里參觀游覽。
如今的沙洲村,道路寬闊嚴整,一棟棟獨具當地特色的民居煥然一新。村子中央一組“半條被子”的青銅雕塑,把84年前那一幕感人場景再現于世人面前。村子里,農家樂、民宿、手工農產品店鋪等遍地開花。
(農家樂、民宿、手工農產品店鋪等遍地開花。汪衡 攝)
朱小紅是“半條被子”故事的主人公徐解秀的孫子,也是貧困戶之一,更是沙洲村脫貧典型之一。在村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幫助下,朱小紅學技術,學廚藝,從一個貧困戶蛻變成一個脫貧帶頭人。 2017年10月,朱小紅的土菜館開張,從此,他吃上了“旅游飯”,享受起沙洲村發展紅色旅游帶來的紅利?,F在,每逢節假日,他的土菜館就座無虛席?!白罱?,我把開民宿的房間全部改做餐飲,因為實在供不應求?!彼麡泛堑卣f道。
村子通過紅色文化作為窗口,通過舉辦旅游節、美食節、水果節等特色活動,去年實現特色農產品銷售額達500多萬元,帶動村民種植黃金柰李、黃桃、朝天椒等特色果蔬1000余畝。
來源:華聲在線
編輯:唐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