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易漢成: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主心骨

    來源:岔頭鄉人民政府 作者:楊遠洋 編輯:肖焙麗 2020-11-17 09:54:59

    初冬的洪江市岔頭鄉,沅江靜臥環繞,山巒楓葉層疊,房子鱗次櫛比,院前鮮花盛開,產業基地里的人們一邊采摘,一邊哼著小曲,歌唱著今年的豐收……看著老百姓們美好幸福的生活,岔頭鄉黨委書記易漢成的心里,有著數不盡的喜悅。

    岔頭鄉境內從北至南由高而低,山勢險峻,地形復雜,起伏多變;正是這群山疊嶂、山巒逶迤的自然環境,養育了一代代執著、奮進的人們,但同時也給岔頭鄉的經濟發展建起了一道道屏障。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帶領全鄉人民脫貧攻堅奔小康,成為了易漢成工作的重中之重。

    “爛泥路”成了小康路,舊村貌有了新變化

    2015年10月,易漢成出任岔頭鄉黨委書記,同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正式頒發,易漢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爭分奪秒領會文件精神,精準吃透和落實上級政策,率先在岔頭鄉打響了“拔窮根、換窮貌、改窮業”的脫貧攻堅戰役。

    要想富,先修路,修繕鄉道、硬化村道、拓寬組道、修建入戶道被易漢成比作了“脫貧攻堅的第一聲槍響”。五年來,易漢成帶領班子成員遍訪全鄉各組各戶,制定詳細可行的計劃,積極爭取上級資金1.7億元,對全鄉道路共計140余公里進行修建提質,村民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現如今,全鄉11個行政村交通網絡四通八達,人們的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2017年,各村村部新建或翻修,村民活動中心建了起來,老百姓茶余飯后有了新的去處;與此同時,一盞盞太陽能路燈在全鄉的各個角落亮了起來,甘甜清冽的自來水從各家各戶奔涌而出……一項項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岔頭鄉落地生根,人們的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燦爛。

    集體產業有了新出路,村民經濟實現了大發展

    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如何讓岔頭有自己的“拳頭產品”、讓百姓有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易漢成的工作本上記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竹山園村臨河地平,土壤肥沃,適宜發展黃金貢柚、丑八怪等大規模水果種植產業”,“羊坡9組、10組多山地梯田,適合發展白芨等中藥材種植”……對于農村產業發展,易漢成一直有著自己的見解,想要指導百姓發展產業,一是要政策業務精、二是要基層調研多、三是要工作方法好。

    現如今,岔頭鄉在易漢成的帶領下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香酥梨、黃金貢柚、紐荷爾等產業基地在各村建了起來,致富帶頭人們的生態養殖產業在黨委政府的指導下不斷做大做強。進而實現了發展一批村集體產業項目、扶持一批致富帶頭人發展、培育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將岔頭的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更多的村民參與到整個扶貧產業的發展之中,激發了鄉村脫貧內生動力,變“輸血”為“造血”,實現了真脫貧。

    創新工作方法,用干部的貼心換來群眾的放心

    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帶領群眾,易漢成多次下村進組入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出“鄉村干部包組制度”,將每組劃分為鄉村干部的責任田,鄉村干部每周下村進組入戶解決實際問題不少于3天,每周走訪不少于1次,主動到老百姓身邊傾聽他們的聲音,妥善處理好他們的煩心事。易漢成介紹道:“我們在走訪的過程中有專門的走訪臺賬,對老百姓提出的問題進行每周一調度一解決,切實將群眾的滿意放心放在首位。”

    2020年年初,通過鄉村干部的“包組走訪”,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協商,解決了一批受“新冠疫情”影響人員的務工問題。“多虧了黨委政府的幫助,家人在外地找到了工作,我也能在家門口的合作社打零工掙錢,我們家的日子現在越來越好。”在竹山園村高廟果蔬生態合作社的產業基地里,貧困戶楊友庚和大家分享著自己的喜悅。

    時節已是初冬,但岔頭鄉的脫貧攻堅事業一如涌動著的春潮,氣勢磅礴、勢不可擋,從整合資金修路引水到房屋改造穩定安居,從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到立足優勢發展特色種養項目,從等要靠的依賴心理到自主奮斗更新觀念斬斷窮根……經冬歷夏,沅水河畔的脫貧攻堅事業在易漢成的帶領下始終熱火朝天。

    審核:符玉娟  終審:劉輝霞


    來源:岔頭鄉人民政府

    作者:楊遠洋

    編輯:肖焙麗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2020/11/17/8588586.html

    0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