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張庭湘:脫貧路上“孺子牛”

    來源:沅河鎮人民政府 作者:辦公室 編輯:肖焙麗 2020-11-18 16:48:34

    在洪江市沅河鎮富團村,說起村總支書記張庭湘,沒有村民不豎大拇指為之點贊。歷時7年的脫貧攻堅,他帶領廣大村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以柑桔為主的主導產業,同步壯大村集體經濟,如期甩掉貧困村的帽子,讓全村192戶(669人)貧困戶告別貧困奔向幸福生活。

    富團村由沅河鎮原富團村、大坡村和保勇三個村合并而成,扶貧工作剛開始時,村干部之間難以同心,大家老想著自己原來村的村民項目和基礎設施,而張書記帶領班子與村工作隊堅持科學識別、民主認定的原則,加強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動態管理。2017年貧困村的道路應修盡修,全村當年硬化水泥路面15.47公里,但通向張庭湘家的1.7公里的產業路至今未硬化,他說:“我是書記,必須等全村所有的產業路都修好了,我才能修自家的,我不能讓村民說我是為自己當這個書記。”

    貧困村是一頂落后的帽子,張書記知恥而后勇,他不斷找上級部門作匯報,跑項目,求發展。是出了名的“厚臉皮”。他說:“現在從中央到地方都對貧困村高看一眼,厚愛一層,這正是我們發展的好機遇?!睅啄陙恚瑺幦∩霞壻Y金28萬元,一個個項目的落實,無不凝聚了張書記的心血和汗水。

    “集體經濟不壯大,村里賬目沒有錢,村民有難幫不了,村干部說話腰不直。”張書記不僅能說,而且能干,在他的謀劃和帶領下,富團村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從零到10萬元的飛躍。

    張庭湘的兒子、兒媳遠在廣東工作,老伴在黔城鎮帶孫子,大部分時間他一人在富團村生活,其中的孤苦不言而喻。但是張庭湘從不請假,事事當先,實為脫貧路上的孺子牛。

    審核:符玉娟  終審:劉輝霞

    來源:沅河鎮人民政府

    作者:辦公室

    編輯:肖焙麗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2020/11/18/8592314.html

    0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