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洪江市的黔陽古城是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城內青石街巷縱橫交錯,明清建筑比比皆是。灶王宮便是其中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屹立至今已有三百余年,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探訪古城內灶王宮的奇妙故事。
踏著青石板路,從古城的東正街漫步200余米,便能遇見灶王宮。一眼過去,灶王宮幾個大字,恢弘古樸,熠熠生輝。青瓦白墻,粉飾的字畫若隱若現,與金字的牌匾相輔相成,古韻十足,仿佛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灶王宮館主袁世才告訴記者,灶王宮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當時是為了紀念黔陽縣令史在曠所建,史在曠在黔陽任縣令,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黔陽縣人民非常尊敬他,他調任以后,黔陽縣人民為了懷念他自發集資,修建了這座建筑,當時的名字叫“懷德祠”,在康熙當朝,某一年下了一道御詔,州縣級的官員不允許修祠堂,后面就把它改為“史公祠”,延續到嘉慶八年就把灶王爺從黔陽古城的某一個地方,遷到“史公祠”供奉至今。
灶王宮目前由袁世才夫妻共同守護,館內以祭祀灶神為主,展覽奇石、字畫為輔,兼及品茗、宴飲。因館主酷愛收藏奇石,灶王宮又名“璞莊”。灶王宮歷經滄桑,雖經修葺,但大部分建筑仍保持著原貌。推門入內,主館內茶香四溢,各種奇珍異石印入眼簾,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的雕像也同樣屹立于此,背面記載有多種關于灶王爺的祭祀傳說。相傳灶王每到臘月二十三日,便會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每逢灶王爺上天之日,家家戶戶都要祭灶,請求灶王在玉帝面前多講好話,保佑合家平安,風調雨順。
二樓的閣樓更顯清新雅致,這里的建筑完整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原始風貌,古樸的天井、堅實的橫梁、鏤空的窗花,精美絕倫。蝴蝶、蝙蝠、花瓶,代表著“福”和“平平安安、四季平安”。
除此之外,二樓的展廳多以館主收藏的奇石為主,造型美觀、形態各異、渾然天成。在樓閣左側,還懸掛著一副巨大的古城全景圖,采用鋼筆手工繪畫而成,還原了古城真實的歷史風貌,蔚為壯觀。灶火代表著人間煙火,也代表著傳承的生生不息,如果你有空,一定也要來灶王宮一探究竟,祈福、感受時光的寧靜。
審核:邱 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梁孝亮、邱思雨、鄭春艷、邱百靈(實習記者)
編輯:劉斯苑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655/55/12036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