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懷化市委書記許忠建發表了文章《福地懷化》,娓娓道來的口吻訴說著我們懷化的山水,懷化的歷史,懷化的故事。他筆中的懷化很美,美在山水,美在厚史,美在人杰,讓我不禁沉醉其中。
山水之詞
《福地懷化》描述的雪峰山,滿峰競秀,滿眼蔥郁。雪峰山其實并不獨屬懷化,但是唯有懷化被擁抱在她懷中,她把最精華的部分留給了懷化。那年我剛考上公務員,分配在洪江市塘灣鎮,炎炎夏日,我總要去雪峰山走走的,抬眼望去滿目是生機盎然的蓊郁蒼翠,處處是天人合一的和諧寧靜。觀風起云涌,青山綠水間,盡享獨有的神秘和美麗。那年的陽光斑駁樹影婆娑終在我心上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印記。
厚史之曲
《福地懷化》提到的高廟遺址,她的發掘和發現為我們展現了距今7800~6600年中國史前文化前所未見的絢麗畫卷,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五溪先民們就進入了原始農業和家畜飼養經濟為主的定居生活。推進高廟遺址保護利用工作,也成為促進我們懷化生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新的重要引擎。
通道轉兵、芷江受降紀念坊那些曾經在歷史課本中出現的名詞映入我的眼簾,拂去歲月的塵埃,穿越時空隧道,我感受到的是當年烽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也看到了紅軍長征轉折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實事求是、勇于擔當的精神;芷江受降,雪洗了百年民族恥辱,標志著日本侵華戰爭的徹底失敗,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外敵的英雄氣概。
人杰之音
懷化歷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近有粟裕、滕代遠、向警予,現有袁隆平,古有黔陽古城,現有安江農校。我從小就生長在農校旁,也是聽著袁隆平的故事長大的。袁隆平院士從事教學、雜交水稻研究37年,他把大半輩子都交給了稻田,當時的袁隆平埋頭鉆研,一心想要實現“讓全天下人都吃飽飯”的宏大愿景,他用他的一生演繹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現代傳奇。
如今懷化正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懷化國際陸港,市委、市政府大力營造重才、愛才、惜才、用才的濃厚氛圍,作為青年基層工作者,更要奮起創業,去演繹自身的“五溪之音”。
審核:邱 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委組織部
作者:盧婷(通訊員)
編輯:劉斯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