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洪江市自然資源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懷化市委、市政府和洪江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深入實施“五新四城”戰略,深化自然資源領域重大改革創新,抓實抓好資源保護、發展保障、民生服務各項重點工作,取得較好成效,跑出奮力推進洪江市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加力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辦好人民實事
閱江山商品房“交房即交證”現場
一是直面難題,摸清底數。為徹底破解42個樓盤超5600戶群眾的不動產登記“辦證難”困局,我市組建專項工作組,歷時幾個月開展排查,通過走訪群眾、調閱歷史檔案,建立涵蓋項目名稱、問題類型、責任主體等多項指標的詳細臺賬,精準鎖定土地權屬不清、建設手續不全等5大類核心癥結。二是創新機制,協同發力。依托“政府主導、部門聯動”機制,成立由市住建局、自然資源局、司法局等多部門組成的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專班,召開15次聯席會議,出臺《關于印發洪江市國有土地上房地產辦證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辦法的通知》。創新實施“容缺受理 + 并聯審批”模式,對符合安全要求的項目,允許缺少3項以內非核心材料的申請人承諾后先行辦理。如在“蓉園小區B區”辦證中,通過并聯推進規劃核實、稅費補繳等6個環節,將辦證的流程壓縮至30天,實現589戶居民領證“提速”。三是分類施策,精準破題。針對不同問題類型,實施“一項目一方案”:對開發商失聯的項目,部分由國投公司墊付資金完善手續,完成首次登記;對土地用途不符的小區,依法調整土地用途后,可以補繳土地出讓金完成用途變更;對手續不全但質量合格的項目,開辟“補辦綠色通道”,協助辦理規劃許可等手續。四是優化服務,提升效能。設立歷史遺留問題專門服務窗口,安排業務骨干專人負責,為群眾提供“一對一”咨詢和幫辦服務;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宣傳不動產登記政策和辦理流程。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互聯網 + 不動產登記”,實現線上申請、繳費、查詢等功能,讓群眾“少跑腿”“零跑腿”。五是長效治理,鞏固成果。建立“預防 - 發現 - 處置”閉環機制,將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納入政府年度考核,開展新建項目“雙隨機”檢查10余次,從源頭杜絕新增問題。
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壓時限、提速度。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辦理流程、整合窗口設置,對不動產登記事項進行精細化梳理,推行“綜合受理、并行辦理”,對實際業務量進行實時調控,對不同類型登記進行分類提速,合理安排受理和審核崗的人員數量。目前,不動產登記業務首次登記壓縮在3個工作日內完結,轉移登記辦理登記在2個工作日內完結,注銷登記即時完結,解決了群眾辦證登記等待時間長的問題。二是優政策、減成本。為推動小微企業降本減負,積極落實《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湖南省財政廳關于發布自然資源系統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通知》(湘發改價費〔2019〕597號)文件規定,對于符合小微企業標準的企業免收不動產登記費。同時,在登記大廳、政府網站、微信公眾號平臺發布收費減免政策。今年以來,共為各種類型的小微企業減免登記費10.3240萬元,釋放政策紅利。三是簡流程、強共享。為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洪江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與稅務、供電公司、供水公司緊密配合,綜合考慮現實情況,開展多輪會商,梳理資料清單,簡化辦理流程,強化信息共享,實現了“二手房轉移登記+電力+水利+稅務過戶”聯動辦理。由不動產登記窗口人員統一受理相關資料,不動產轉移登記辦結后,登記機構將信息數據推送至相關部門進行數據共享,解決了群眾重復提交申請資料、跑多個部門、跑多個窗口的問題。今年已實現聯動過戶103戶。四是提服務、保產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交房即交證”改革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實事,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動作為,全域開展樓盤摸排,實地查看項目現場,邀請房地產開發企業進行座談,制定“一樓一策”;項目竣工驗收備案后,做到了申請即辦理,并持續推行上門面簽、黨員上門送證、交房即交證,延時辦理保姆式服務等。今年全市共有3個開發企業實現了商品房“交房即交證”,涉及樓盤項目4個,樓棟數量7個,惠及236戶群眾。
抓牢抓實耕地保護,推動農文旅融合
安農千畝稻田示范基地
一是依托“世界雜交水稻發源地”“神秘物種天堂”優勢資源,把耕地保護和制種產業高度融合,統籌耕地恢復、“兩非”整治與高標農田建設,建成22.91萬畝高標準農田和4.04萬畝機械化制種基地。二是通過政企深度合作,科技創新賦能種業發展,近三年制種面積分別為2.166萬畝、2.2萬畝和2.65萬畝,年均制種面積2.34萬畝、增速10%,產能達500萬公斤。聯合隆平高科等10家頭部企業,將種子收購價提至18元/公斤,農戶畝均收益達3600元;推行 “制種+油菜”耕作模式,畝均再增收600元。探索出“高標項目建設 -系統保護耕地-土地流轉-產業帶動”的耕地保護與產業發展新模式,讓“中國田”種上優質“洪江種”。三是積極打造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高廟遺址博物館、白陶嶺創意街區、易烊千璽粉絲公益圖書館、新華書店隆平店、白陶嶺民宿群、稻達營地、安江鎮下坪村黔之橙體驗園等農耕文化體驗基地,積極促進文旅產業與現代特色農業、綠色資源加工業“接二連三、一體推進”,大力提升安江優質的稻米、柑橘、香柚、中藥材、蔬菜等大宗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牌美譽度,包裝成特色旅游商品;推進文旅與商貿融合,在特色文旅推廣平臺上銷售綠色農特產品,在重點旅游節點布局新型智能消費體驗中心、體驗館,打造沉浸式、場景式、體驗式文旅消費新標桿;推進文旅與生態資源的協同發展,聚焦生態旅游產品、旅游服務產品和無污染工業品的生產制造,著力推動生態資源向生態產業和生態資本有機轉化,拓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
強化戰略引領,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
高廟遺址博物館
緊密對接國家、省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高質量編制完成《洪江市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并獲省政府正式批復。在規劃中優先保障重點建設項目(例如高廟遺址博物館、雜交水稻發源地博物館以及大畬坪重點項目)、重點產業鏈項目、重大基礎設施的合理空間需求,引導要素高效集聚。依據洪江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同步開展詳細規劃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村莊規劃)。重點區域、重要節點開展城鎮設計全覆蓋,強化空間形態、風貌管控(如黔陽古城和安江鎮歷史文化街區)。通過高站位謀劃、高標準落實,著力提升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執行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空間保障。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自然資源局
作者:向廷奎(通訊員)
編輯:唐藝芬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940/64/15061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