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ike id="c8yie"></strike>
    <ul id="c8yie"></ul>
    當前位置:

    黔陽剪紙:紅紙裁歲月 剪刀傳文脈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梁孝亮 實習記者:郭洪松 編輯:朱彥星 2025-07-23 17:34:25

    889c32c3823d61f25a4f09238680a87.jpg

    紅紙為箋,剪刀作筆。作為洪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黔陽剪紙,是懷化黔陽地區流淌數百年的民間藝術瑰寶。在黔陽古城的剪紙館里,第六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向竑霖以剪刀為媒搭建傳承橋梁,讓每位游客都成為非遺技藝的參與者與傳播者,讓這項傳統技藝在互動體驗中生生不息。

    f264ee3bb4975e6b50324010046dadd.jpg

    7月21日,在黔陽剪紙館,黔陽剪紙的第六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向竑霖正在給游客講解剪紙作品。目前黔陽剪紙館內共珍藏有剪紙作品3000余幅,包含人物、建筑、花鳥、民間故事等諸多品類。跟隨著向竑霖的講解,一個個剪紙作品在指尖跳躍,游客們仿佛步入了一個充滿傳統韻味的剪紙藝術世界。

    8ba1bb786de78e73aa7e149c52e1a7c.jpg

    深圳游客林松說道:“帶著兩個小孩,從深圳過來這邊看,來看一下我們這個黔陽古城,就是正好帶著小朋友參觀這個剪紙的這么一個博物館,然后感受一下這個非遺的這個傳統文化的這個魅力,感覺他還是很樂在其中的,還是能夠感受我們這個中國這個傳統文化的這個樂趣。”

    黔陽剪紙主要以生活為源,題材大多聚焦古城風貌、沅水風光與民俗風情,既有青磚黛瓦的建筑肌理,也有漁舟唱晚的水鄉詩意,還有人物傳記的鮮活百態,技法上善用 “陰剪”“陽剪” 結合,通過鏤空留白與線條流轉,讓畫面兼具寫意靈動與寫實細膩,剪刀游走間盡顯質樸明快的鄉土風格。

    7fa9b0a5a42f58c15a2147f364f9868.jpg

    古城石板路上游客往來如梭,每當有孩子被展柜里的剪紙吸引駐足時,向竑霖便會遞上早已準備好的剪刀與紅紙,邀請他們坐下來體驗一番。她手把手校正握姿,逐寸示范下剪角度,把祖輩傳下的運剪巧思揉進耐心講解里。孩子們從生疏試探到漸入佳境,紅紙在指尖慢慢顯露出小魚的尾巴、窗花的紋路。剪刀開合的脆響與稚嫩的問詢聲交織,成了非遺傳承最鮮活的韻律。當一幅幅帶著童稚氣息的作品成形,黔陽剪紙的技藝便順著孩子們指尖,悄然扎根。

    讓每一個游客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這是向竑霖獨特的非遺傳承技巧,也是黔陽剪紙在時光中煥發生機的關鍵。目前,黔陽剪紙館每年免費培訓青少年學員超 5000 人次,已累計接待中外游客逾 20 萬人次,是湖南省剪紙研究會剪紙藝術傳承教育基地,其獨特的教學模式被湖南省剪紙研究會納入全省推廣體系。

    a2d33b59c8dfdf00e6a18c36e125102.jpg

    黔陽剪紙第六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向竑霖表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想讓游客和小朋友們感受非遺,我們想讓更多人的孩子和更多人愛上剪紙,愛上非遺傳統文化。

    ad5da960278253c996b389f03c8544f.jpg

    黔陽剪紙,每一幅作品都藏著沅水河畔的煙火故事。剪刀開合間,不僅是紅紙變成了畫,更是將一代代手藝人的巧思、一方水土的故事都剪進時光里。如今,黔陽剪紙正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讓非遺之美在傳承創新中綻放新彩。


    審核:邱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梁孝亮 實習記者:郭洪松

    編輯:朱彥星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941/67/15149604.html

    閱讀下一篇

    返回洪江市新聞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