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熟坪鄉中心學校內三十余名鄉村婦女在湖南女子學院“母親賦能·鄉村振興”實踐團的指導下,用青翠棕葉編織出非遺的當代華章。這場別開生面的棕編技藝培訓,不僅讓傳統工藝煥發新生,更成為撬動鄉村女性經濟與文化雙振興的創新支點。
“棕葉要這樣對折,絲線纏繞需保持三指間距……”在主講人雷薇的示范下,原本普通的棕葉在學員們指間翻飛起舞。通過“歷史溯源+工藝解構+實操演練”的三維教學模式,學員們系統學習了從棕葉采集、蒸煮軟化到藝術造型的全流程技藝。當第一朵棕編玫瑰在學員手中綻放時,教室里響起陣陣驚嘆。
“我們設計的‘階梯式’課程,既包含基礎技法訓練,也融入文創產品設計思維。”雷薇展示著精心制作的教具包介紹道。從傳統蚱蜢到現代掛飾,教學案例既保留非遺精髓,又貼近市場需求。學員楊芳捧著親手編織的蜻蜓感慨:“這雙手藝讓我想起奶奶的竹籃,現在我要把它傳給女兒。”
“這不僅是手藝傳承,更是文化自信的重塑。”團隊負責人侯思瑤指著學員作品墻表示。項目特別設置“媽媽講師團”培養計劃,通過選拔優秀學員開展社區教學,形成“傳承-創新-傳播”的可持續模式。
隨著暑期實踐的深入,實踐團還將開展藍染技藝體驗、鄉村文創市集等系列活動。這片被棕香浸潤的土地上,正生長出文化傳承與經濟賦能共生共榮的新圖景。
審核:邱 曦 終審:蔣耀南
來源:湖南女子學院
作者:侯思瑤、于露、謝亞妤(通訊員)
編輯:劉斯苑
本文為洪江市新聞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www.contacsealstone.com/content/646941/55/15118696.html